
提到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動物,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往往就是壁虎。 說起家裡有壁虎這件事,我發現大家的態度還真是兩極分化:有些人覺得壁虎能吃掉蚊子、蒼蠅、蟑螂等害蟲,對我們是有好處的,而且“壁虎”還帶著“避禍”的諧音,囙此很歡迎它們留在家中。 可也有人對壁虎並不感冒,他們嫌壁虎在家裡爬來爬去,看著瘮人,而且到處亂拉,既髒又不衛生,所以千方百計想把它們趕出去。 出現這樣的分歧也很正常。 其實就算不考慮壁虎有沒有益處,單就它的外形來說,每個人對它的感覺也大相徑庭:有人覺得它像蛇一樣,屬於爬行動物,看了會有種天生的恐懼; 但也有人覺得壁虎身材小巧,很可愛,甚至還被當成熱門寵物來飼養。 稍後我也會介紹幾種壁虎的類型。 總之,人們對壁虎的喜好差异非常大。 無論如何,壁虎稱不上是“人見人愛”的動物,而這期咱就先不管它們是否招人喜歡,重點來看看壁虎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比如說,壁虎那四只脚就極為神奇:幾乎任何地方它都能掛住,而且來去自如,還不留痕跡。 據說這裡頭包含了奈米科技,讓人頗感不可思議。 若是真能把它們的本領學過來,咱們飛簷走壁也不是天方夜譚。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壁虎的尾巴可以斷尾求生,但實際上其中的奧秘遠不止於此。 除此之外,壁虎還會發出叫聲,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並且有些壁虎的叫聲簡直“花樣繁多”,讓人意想不到。
今天這期,就讓我們好好認識一下壁虎。 其實,壁虎還有一個常見的名字——守宮。 這個名字的來歷,據說跟它們經常出現在宮殿、房屋的牆壁和房梁上,還有吃掉許多害蟲有關。 古人認為它們是在“守護”這些地方,所以才叫它們“守宮”。 不過,如今已知的壁虎種類大約有近兩千種,其中大部分都生活在野外,與人類並無太多關係。 生物學上,壁虎屬於爬行綱,跟蜥蜴是一家。 簡而言之,壁虎就是一些特殊的蜥蜴,它們跟蜥蜴非常相似,這一點從它們外形上也能看出來。
那壁虎究竟特殊在何處呢? 主要有這麼幾方面的差別:第一是體型。 壁虎通常比一般蜥蜴要迷你許多。 當然,也有個別體型較大的壁虎。 比如現存最大的壁虎叫“巨人守宮”,它的體長能達到四十多釐米,體重近五百克,來自南太平洋群島的新赫里多尼亞。 當地還有一種更大的壁虎,體長至少六十釐米,但可惜一百多年前就滅絕了,如今只剩下一個標本。 無論如何,這些都只是海島上的少數例子,絕大多數壁虎的體型仍然很小。 其次,壁虎大多是夜行性動物,這與大多數蜥蜴不太一樣。 因為蜥蜴是變溫動物,通常白天活動、曬太陽。 但壁虎偏偏喜歡在夜間出來捕獵,於是為了方便夜間視物,它們在視覺上進化出不同於蜥蜴的特徵。
說到視覺,我們經常提到兩種感光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 視錐細胞能分辨顏色,卻只能在明亮環境下發揮作用; 視杆細胞雖能在暗處看得清,卻無法分辨顏色。 所以像貓頭鷹這樣的夜行性動物,為了提升夜視能力,會捨棄大部分視錐細胞,基本只保留視杆細胞,從而變成“色盲”。 但壁虎的祖先——遠古時代的某些蜥蜴——本就是白天活動,它們的視網膜裏只有視錐細胞,沒有視杆細胞。 壁虎則相當於把自己原本的視錐細胞轉化成了“夜視版”,囙此不僅能在晚上看得清,還能分辨顏色,可謂“超能力”般的存在。 除此之外,壁虎眼睛也沒有眼皮,不能眨眼,更閉不上,只能一直瞪著。 於是它們會經常伸出舌頭舔眼球,一是清理髒東西,二是保持濕潤。 其他動物眨眼時由眼皮來完成的工作,壁虎卻必須用舌頭來實現。
說完壁虎和蜥蜴的總體差別,還有兩點值得重點提:一是壁虎會叫,而蜥蜴一般不會; 二是壁虎擁有讓人驚歎的“無影腳”。 先說叫聲。 壁虎的英文名“gecko”就是從它們的叫聲演變而來的,類似寶可夢裏“皮卡丘”的邏輯——名字就是它們的叫聲。 當然,並不是所有壁虎都會發出這個“gecko”音。 能發出這種典型叫聲的,是大壁虎(大守宮),也叫“噶噠”或“隔界蛇”,它們算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壁虎之一,主要分佈在東南亞。 壁虎科、守宮屬以及大壁虎這一類,包括它們的學名和中文名“隔界”、英文名“tokay”,都是大壁虎本人口中“喊”出來的。
有些大壁虎的叫聲聽上去像“嘎—扣,嘎—扣”,也有人聽成“土—啃,土—啃”,在華語圈則常被聽成“嘎吼改,嘎吼改”。 我個人覺得,“隔界”在閩南語和粵語的發音更貼近壁虎的實際叫聲。 大壁虎除了這招牌聲線,還有一種“咯咯”似的笑聲,半夜聽起來著實有點瘮人。
圍繞壁虎會叫這件事,臺灣有個頗有趣的傳說:當地有人說濁水溪以北的壁虎不會叫,只有濁水溪以南的壁虎會叫。 這據說跟鄭成功有關。 傳聞鄭成功當年在臺灣南部抵抗荷蘭軍隊時,敵人半夜準備偷襲,情况十分危急。 恰巧附近的“壁虎王”聽到了動靜,為了幫助鄭成功,就召集周圍的壁虎聚到山頭上,一起鳴叫,把鄭成功的部隊吵醒。 因為事發緊急,壁虎王只叫了濁水溪以南的壁虎,北邊的壁虎沒參加,所以據說只有南邊的才會叫。 當然,真正原因肯定還是跟壁虎的種類有關:臺灣南部的某些油式壁虎嗓門兒大,叫聲明顯; 北邊主要是無油泄虎,聲音偏小,聽不太清。 這兩種壁虎長得還特別像,才給人感覺好像同一種壁虎,有的會叫,有的不會叫。
再來說“無影腳”——也就是壁虎那堪稱“黑科技”的四只脚。 大約有60%的壁虎都具備飛簷走壁的本領。 無論樹皮粗糙,還是玻璃光滑; 無論牆壁垂直,還是天花板倒掛,它們都能輕鬆駕馭。 這個能力有多不尋常? 跟其他動物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昆蟲的鉤爪只適合粗糙表面,碰到非常光滑的地方就抓不牢; 章魚那樣的吸盤在玻璃上有用,但在粗糙面上又容易漏氣; 藤壺乾脆用膠水,可一旦固定就不能移動。 相比之下,壁虎可以在幾乎所有表面靈活進退,實在是獨一無二。
其實,這背後的原理一直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直到二十多年前才得到合理解釋。 壁虎的五個脚趾上,我們用肉眼只能看到橫紋,但在顯微鏡下,就能看到海量細如髮絲的剛毛——每只脚上竟有上百萬根。 再放大,每根剛毛頂端還有扁平的小鏟子,一根剛毛上能有一百到一千個“鏟子”,整只脚加起來,總數可達十億級別。 這些納米級小鏟子在與牆壁接觸時會產生范德華力,也就是一種分子或原子之間相隔一納米左右時才能產生的微弱電磁引力。 單根剛毛引力可能只有兩百微牛,但靠數量取勝——一隻大壁虎四脚的剛毛加起來,理論上可產生高達一千三百牛的吸附力,換算下來,掛倆成年人都沒問題。
有人疑惑:一隻大壁虎才不過五十克重,它需要這麼大吸附力幹嘛? 這就要考慮現實情况:理想狀態和實際情況不同,很多表面不够平整或角度不巧,都得打折扣; 奔跑時也用不上全部吸附力。 更何况壁虎時常會遇到突發狀況,比如從高處掉下,在半空中或撞到樹幹時需要瞬間抓牢,只能調動有限的部分剛毛。 如果吸力不足,它就抓不穩了。 所以强大的“備份”能力並非浪費。 另一點是,壁虎要抬腳就得像“撕膠帶”一樣,從脚趾邊緣撕開。 它們的腳趾頭能往上翻起,像我們撕膠帶一樣“撕”離牆壁,並且擁有“可反復粘貼卻始終粘性不减”的神奇效果。
這份“超級膠帶”般的靈感,自然讓科學家們著迷。 如今各類制造技術日漸精細,已能打造納米級的仿生結構,於是出現了各種“仿生壁虎膠帶”、攀爬裝置,甚至還有想做成機器壁虎,用於事故搶修和災難救援等場景。 壁虎的四只脚,給了人類許多值得思考與學習的空間。
再來看壁虎的尾巴。 眾所周知,壁虎會通過斷尾求生:遇到危險時尾巴會脫落,掉在地上還能扭動好一陣子,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讓壁虎本人趁機逃走。 有時斷尾還能抖動半小時之久。 這種防禦管道雖常見,但有些人會心疼:尾巴斷了,壁虎是不是就沒法活了? 有人安慰說:“不用擔心,它們的尾巴會再長出來,這對壁虎不算什麼大事。”小時候我們也信了。 可實際上,壁虎斷尾之後並不總是“無所謂”。
首先,並不是所有壁虎都能把尾巴重新長出來。 比如一種頗受歡迎的寵物壁虎“睫角守宮”,它尾巴斷了就不會再生,這意味著它這一生只能斷尾一次。 野外的睫角守宮大多都缺尾巴,就是因為它們已經用過一次“斷尾求生”的技能了。 再者,尾巴對壁虎來說還有儲存能量的作用,尤其是那種尾巴肥大的壁虎,裡面裝了大量脂肪。 另一種熱門寵物壁虎“豹紋守宮”便是如此,它們原產南亞的一些乾旱地帶,冬天又冷又缺乏食物,所以只能依靠尾巴裏的脂肪活過冬天。 要是入冬前尾巴斷了,那基本等同於“要命”。
好在豹紋守宮的尾巴可以再長,只是新長出來的尾巴在顏色、圖案、質感上都會有明顯差异,而且形狀會更短更粗,一看就知道是“後來長的”。 另外,豹紋守宮的分類在“瞼虎科”裏,它們是少數擁有眼皮的壁虎,同時也沒有壁虎家族常見的納米脚毛,無法爬牆,主要在地洞裏活動。 儘管它與我們常見的“會飛簷走壁”的壁虎形象不太一樣,但因為長相可愛,在寵物市場依然有很高人氣。
壁虎的尾巴除了“斷尾防禦”和“儲存能量”以外,還有其他妙用。 有些樹棲壁虎會用尾巴纏繞樹枝,新增抓力; 或者當它們仰面摔落時,尾巴還能用力一撐,將身體翻正。 甚至在需要平衡時,尾巴還能像袋鼠那樣支撐身體。 由此可見,壁虎的尾巴並非想斷就斷,也並非斷了就輕鬆無礙,每次斷尾都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雖然不少人對壁虎頗為排斥,可也有人非常喜歡它們,養作寵物。 其中最常見的兩種,一種是剛才提到的豹紋守宮,還有就是睫角守宮。 這兩種壁虎在市場上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科技已相當成熟,而且性格也比較適合做寵物。 也有人會飼養大壁虎(隔界),但我個人並不推薦。 首先,大壁虎性格兇猛,體型也大,甚至會捕食小鳥、小蛇,攻擊性很强,一不小心就可能咬到人。 它們的咬合力足以咬破手指,尤其對孩子來說更危險。 其次,儘管如今開始出現了人工養殖的大壁虎,但市面上很多仍然是野外捕捉來的。
除此之外,大壁虎還經常被製作成藥材,或泡酒入藥。 中醫把它們稱作“隔界”,據說可以治這治那,功效眾多。 可現在的大壁虎在我國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華盛頓公約中也屬於附錄二保護物種。 所以,無論是做寵物還是藥材,都建議大家儘量不要購買大壁虎及其製品。
好了,以上就是這期關於壁虎的介紹。 最後,想跟大家徵求一下意見:好久沒讓大家提問了,想聽哪些動物的故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給你喜歡的話題留言點贊。 下一期要講哪種動物,就交給大家來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