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經常莫名其妙地發現紅疙瘩、皮疹,或者看到小蟲子,那可得提高警惕,仔仔細細檢查一番,看看家裡是不是跑進了臭蟲。 有觀眾也許會覺得奇怪:我平時很注意衛生,家裡收拾得也很乾淨,怎麼會有臭蟲呢? 可如果你這樣想,就真有點危險了。 因為臭蟲這種生物,跟房間是否乾淨關係並不大。 就算是非常整潔的房間,甚至一些高檔飯店,也一樣有可能出現臭蟲。 它們並不是因為髒亂差才滋生,而是因為有人住在這裡就有機會出現。 換句話說,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可能躲著臭蟲。
之所以很多人一直沒發現它們,實在是因為這些傢伙太難察覺。 有些人甚至跟它們同床共枕好幾年,還毫不知情。 而一旦臭蟲住進你家,你想趕走它們可沒那麼容易。 通常得花不少錢請專業公司出馬才行,真是費時又費力。 那究竟該怎麼防止臭蟲進家門呢? 如果家裡真的出現臭蟲,網絡上各種流傳的方法裏,哪些才真正有效? 另外,臭蟲和巴黎奧運會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看完下麵的內容你就明白了。
長相和習性:與蜱蟲相似卻並非同類
臭蟲從外觀到習性,都跟之前提到過的蜱蟲十分相像。 它們同樣扁平,同樣以吸血為生,讓人以為它們是一家。 可實際上,臭蟲和蜱蟲的親緣關係並不近。 蜱蟲屬於蛛形綱,有八條腿,和蟎蟲、蜘蛛同屬一支; 而臭蟲則是昆蟲綱,有六條腿。 跟它們關係更近的是“椿象”,也就是那種被踩碎後會散發臭味的昆蟲。
按照分類,臭蟲屬於昆蟲綱半翅目异翅亞目臭蟲科,該寇里總共有一百多種都靠吸血存活。 不過,專門叮咬人類、以人血為主食的,主要是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 人們平時所說的“臭蟲”一般指的就是它們。
從生命週期來看,臭蟲是“不完全變態”昆蟲。 卵孵化大約需要十天,接著會經歷五個若蟲階段,每蛻一次皮就長大一些,最後一次蛻皮直接變成成蟲,整個過程沒有化蛹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臭蟲的若蟲每個階段都必須吸到血才能蛻皮,進入下一個階段。 要是幾天吸不到血,就會被活活餓死。 不過,每個階段只要吸飽一次,就够它順利蛻皮了,不用天天都跑出來吸血。
等到了成蟲階段,臭蟲的交配管道就顯得相當“詭異”。 一般動物都是雌雄雙方通過各自的生殖器官完成配對,但臭蟲的雌蟲體內並沒有與雄性對應的生殖結構。 那麼它們怎麼繁衍呢? 雄性臭蟲的交配器官形似尖刺或彎鉤,會直接刺進雌蟲的腹部,近乎破壞性地把精子注入雌蟲體內,讓精子隨血淋巴迴圈最終進入卵巢,完成受精。 由於這種“暴力”管道,雌蟲身上難免會留下一個或多個傷口。 至於臭蟲為什麼會演化成這種配對管道,現時科學家也沒搞清楚,仍是臭蟲最大的謎團。
雌蟲受精之後,想要產卵仍需要繼續吸血。 每吸飽一次,大約能撐五到七天,期間每天可產兩到三顆卵,最多不超過十顆。 等過了幾天,肚子癟了再吸血,再產卵。 這種迴圈可以持續幾個月,期間產下數百顆卵,最終才會死亡。 由此可見,臭蟲的繁殖速度非常驚人。
總的來說,臭蟲從出生到死亡,一輩子都離不開血,尤其以人血為主,對人類可謂依賴度極高。 時間久了,它們對人的作息和習慣也愈發“拿捏”得精准。
活動規律:藏於床邊,只在你最熟睡時出動
很多人也許聽過“床蟲”或“床虱”的叫法,這說明它們最愛的居所就是床。 像床墊、床板和床墊之間的縫隙、床與牆的縫隙,甚至枕頭、被褥的包邊或褶皺裏,都有可能是它們的藏身之處。 除此之外,床周圍傢俱、電器、插座、踢腳線、桌面、窗簾的褶皺等任何有縫隙的隱蔽處,都可能隱藏臭蟲。 它們不一定必須藏在床上,只要離床不太遠即可。
有些人就會疑惑:這蟲子體形其實並不算太小,成年臭蟲雖然很扁薄,大約只有銀行卡那麼厚,可長度能達到五毫米左右,吸完血甚至超過七毫米,鼓鼓的像顆小豆子,這種程度應該能看得見啊? 可為啥常常找不到呢? 原因在於臭蟲行動極為謹慎。 它們大多數時間都藏在縫隙裏,出來活動的時間可能就半小時,而且一定會挑在人最熟睡的時候。
它們有四個判斷條件:一是嗅覺,能捕捉到人體散發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 二是光線,房間裏必須够暗; 三是溫度,屋裡太冷,它們也懶得出來; 四**是動靜,如果你一直翻來覆去,它們就不會行動,一定要等你處於一段時間不動彈的狀態才會開始行動。 臭蟲一次覓食主要分為三個“十分鐘”:花十分鐘爬到你身上,再用十分鐘吸飽血,最後十分鐘回到藏身之處,可以說非常有效率。
而且,它們在吸血時會分泌麻醉劑和抗凝劑,讓你毫無察覺,再加上你本來就熟睡,直到第二天起床發現被咬出紅疙瘩,才知道家裡多了“不速之客”。 不過,還好臭蟲叮咬現時並不傳播疾病。 大多數常見病原體在它們體內很快就被消滅,無法感染給人類。 對臭蟲而言,這反而是一種“演化優勢”——因為不帶病菌,人們通常不會過於重視,也就更容易繼續被它們吸血。
此外,研究還發現,有大約20%到50%的人對臭蟲咬傷完全沒過敏反應,不疼不癢、不起包,就跟沒被咬一樣。 囙此,有些人跟臭蟲在一起睡了好幾年,還對此毫無察覺。 日本就曾出現過一例極端案例:一家驅蟲公司在一戶住宅裏,竟發現了成千上萬只臭蟲,看那規模,怕是已經繁衍了很久。 戶主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一直有些貧血,原來是讓臭蟲給“吸”得貧血了。
起源與全球傳播:人類的“取暖”反而幫了它們
那臭蟲只能在臥室裏活動,又不會飛,究竟是如何被帶到世界各地的? 為何這幾年變得越發猖獗? 要瞭解這個問題,得從它們的起源說起。
根據化石記錄,地球上最早的臭蟲至少能追溯到1.1億年前,和恐龍同處一個時代; 它們禍害人類則至少有3500年的歷史,最早見於古埃及或古羅馬的考古遺跡。 再往前能追溯到多早,暫時不太好說。
有人曾猜想,既然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幾乎完全依賴人類,那會不會是跟人類共同演化而來? 但基因分析推翻了這個假說。 研究顯示,這兩種臭蟲在大約4700萬年前就已經和其他臭蟲“分道揚鑣”,那時候人類還壓根沒出現。 它們最開始寄生的宿主,很可能是蝙蝠。 因為蝙蝠住在漆黑的山洞裏,每天回到同一個地方睡覺,這些習性和臭蟲高度契合。 而絕大多數臭蟲其實並不吸人血,多半寄生在蝙蝠或鳥類身上。 那些寄生蝙蝠的臭蟲,有機會在早期人類棲身的山洞裏“轉移目標”到人身上。
比起蝙蝠,人類會取暖這一點,對臭蟲可是大大有利。 環境越溫暖,臭蟲越活躍,吃得更多,繁殖也更快。 曾在20世紀40年代,已開發國家一度鬧過一場臭蟲危機。 那時電取暖器普及,室內四季都溫暖如春,為臭蟲創造了絕佳的繁衍環境。 在美國,每三戶家庭就有一戶深受臭蟲之害。 然而,這場危機很快就緩了下來——因為人類發明了强力殺蟲劑DDT,效果顯著,幾乎把臭蟲殺得乾乾淨淨。 後來雖然DDT被禁用,但那段時間確實一舉扭轉了局勢。
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臭蟲又開始慢慢抬頭,到現在愈發嚴重。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國際旅遊越來越頻繁。 只要你旅行住飯店,如果碰巧房間裏潜伏著臭蟲,它們極有可能趁機鑽進行李,再被帶到世界各地。 這也是為什麼紐約、芝加哥、東京、大阪、首爾、巴黎等國際化大都市的臭蟲問題最為嚴重。 隨著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臨近,人來人往更加頻繁,雖然各大酒店都在加强防治,但仍然難免有人中招,被臭蟲“悄悄跟回家”。 囙此,奧運會過後,臭蟲的擴散問題可能進一步惡化,提醒大家一定要格外留神。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反而是我們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家裡少了蟑螂、老鼠、壁虎等“天敵”,臭蟲反而更安全,也更容易迅速繁殖。
如何檢查與防治:最有效的辦法並不一定是殺蟲劑
那麼,具體該如何預防臭蟲? 怎樣判斷家裡有沒有臭蟲呢?
自從疫情解封之後,日本、韓國等地的臭蟲問題陡然新增,估計正是因為歐美遊客回流旅遊所致。 網絡上還出現過一張“日本臭蟲地圖”,標注了曾經報告過臭蟲的飯店。 如果你近期打算去日本旅遊,不妨先研究一下。
入住酒店時,最好多留一個心眼。 先別急著打開行李,檢查一下房間有沒有臭蟲的痕迹。 想直接找到蟲子本身不容易,但可以留意它們的排泄物——小黑點。 在床墊縫隙、床板接縫、踢腳線、插座周圍等地,若看到類似發黴狀的小黑點,可能就是臭蟲的糞便; 也要注意有沒有若蟲蛻下的皮屑。 如果你想睡得更安心,最好把行李箱放在行李架上,不要放在角落; 衣物、書籍等,要麼掛起來,要麼放進封好的箱子,別在房間裏到處亂擺亂放。
至於自己家裡有沒有臭蟲,粗略檢查就拿手電照一照臥室邊邊角角,看是否有那種黴斑狀的小黑點。 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往往一下子就能發現。 要想更徹底,就得把床墊掀開,尤其是木質結構的床板、床腿周圍,是臭蟲最青睞的“安家”地。
萬一真發現了臭蟲或它們的痕迹,怎麼處理? 網上流傳的各種方法裏,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噴殺蟲劑。 可遺憾的是,如今到處傳播的臭蟲基本都是“超級臭蟲”,對市面上絕大多數殺蟲劑都已經產生了抗藥性。 你就算噴在它們身上,可能也未必能殺死它們,而且殺蟲劑對人體本身也有危害,使用時極易得不償失。
那有沒有更有效、危害更小的辦法呢? 還真有一個,就是矽藻土。 它其實就是一種超强的乾燥劑,把它薄薄地撒在臭蟲常出沒的地方,臭蟲爬過時就會被矽藻土吸走體內水分,最終脫水而死。 實踐證明,在使用矽藻土十天左右時,能殺滅大約九成的臭蟲,效果比普通殺蟲劑好不少。
但如果家裡的臭蟲問題已經非常嚴重,想要徹底根除,還是得請專業公司來做。 他們會逐一檢查清理房間裏所有的縫隙與死角,每隔十天左右進行一次,通常3到4次才能結束。 也有的公司會採用加熱法:利用專門設備把房間加熱到50℃左右,並持續6到8個小時。 因為臭蟲及蟲卵在46℃時十分鐘就會死,50℃時兩分鐘就能滅絕。 缺點是,加熱前你必須把家裡所有不耐熱的物品搬出去,而且稍有操作不慎就會有火灾風險,必須交給非常專業的機构來做。 費用當然也很高,一般房子做一遍大約就要4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兩萬多元(約三萬港幣、十三萬新臺幣或五千多新元),著實不是一筆小數目。
所以說,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有效的防護策略還是出門旅行時小心檢查,不要把這些“免費旅伴”帶回家才是上策。 尤其是打算去巴黎看奧運會的觀眾,務必要仔細檢查入住的房間,提防一點兒總沒壞處。 畢竟,一旦讓臭蟲在家裡安了家,再想驅逐它們可就太麻煩了。 祝大家都能安穩睡覺,不被這群吸血暗影“潜伏”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