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飼養的所有家畜和家禽中,數量最多的無疑就是雞。 大約有三百三十億只雞同時生活在地球上,把所有其他鳥類加起來都還沒它多,可見它絕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鳥。 再考慮到大多數肉雞壽命都特別短,通常兩三個月就被吃掉了,所以按年度來算,每年供人類食用或下蛋的雞總數高達六百五十億只,簡直是個天文數位。 甚至有人說,人類吃的雞實在太多,留下的雞骨頭也數不勝數。

囙此,幾千萬年乃至上億年之後,人類所在的那個地層,除了塑膠之外,很可能還會出現大量的雞骨化石,這聽起來相當離譜,但也從側面說明了雞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其實,雞並不像大部分人想的那樣,只是「肉和蛋」這麼簡單; 它們本身就是非常神奇的動物。 有些品種奇特得讓你難以想像“這竟然也是雞”,還有些雞對音樂很有天賦,能够彈琴、彈吉他,甚至組樂團,而且智力也相當可觀,做智力測驗時表現十分驚豔。
除了聰明,雞還异常勇猛。 眼鏡蛇也好,老鷹也罷,只要雞覺得自己被挑釁了,就會直接出擊,很多動物都吃過它的苦頭。 再加上那個“用一條直線就能把雞催眠”的都市傳說,以及“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等經典問題,都讓雞這個物種變得愈發有趣。
今天的內容就讓我們來深入探究一下雞。 先說說脊索動物門、鳥綱裏有個“雉形目”,而我們常說的“雞”通常專指家雞,它的祖先就是雉形目雉科原雞屬的紅原雞,原產於亞洲,從中國南方一直到東南亞、印度等地。 它們體型比家雞略小,卻比家雞能稍微飛一點。 據說大約在八千年前,紅原雞遇到了人類這群奇怪的傢伙——不僅和它一樣是兩條腿走路,還能變出各種它愛吃的小麥、稻穀。 紅原雞喜出望外,就此“賴”在人類身邊不走了。
囙此,說人類馴化雞更像是兩廂情願。 之後,雞在人工的選擇壓力下,演化就進入了瘋狂模式。 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品種“婆羅門雞”,身高可達一米二,體重達到八公斤,腿毛特別多,顯得腿粗壯,看上去十分威猛。 而最小的品種來自馬來西亞的“塞瑪”,體重只有二百五十克,看著小巧卻氣勢驚人,總是昂首挺胸、信心滿滿,就像一比特列陣的小阿兵哥,十分惹人喜愛。
再比如日本的“歐納多裏長尾雞”,它的尾羽不會像其他雞那樣每年更新,而是一輩子都在不停生長,可以長到一到三米,最長的甚至超過了十米,極其誇張。 還有越南的“大腳怪龍雞”,那一對雞爪大得堪比熊掌,腿上像綁了沙袋似的,一看就不好惹。 但如此誇張的大雞腿也導致它孵蛋不便,產量不高,價格昂貴,歷來只有皇室或達官貴人能享用,稱“龍雞”也算是名副其實。
再者,中國的“烏骨雞”就更有特色:它的皮、骨、肉都是黑色的,羽毛卻是白色,而且那層羽毛看上去更像哺乳動物的毛髮,甚至有點類似貴賓犬的“卷毛”。 當年馬可·波羅見了烏骨雞,都驚歎這確實是神秘的東方之物。
如此多千奇百怪的雞,竟然都屬於同一個物種,都是從原雞演化來的。 現在,通過基因測序與遺傳學分析,這早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研究物種起源時,還沒有基因測序,大家只靠觀察身體特徵,幾乎沒人相信外形完全不同的雞會是同一種。 偏偏達爾文就開始懷疑,他花多年時間飼養鴿子、雞,發現人工選擇足以令物種產生巨大變化,於是推斷自然選擇也一樣,只是時間更漫長。 可見,“物種被創造後就一成不變”的說法並不成立,而達爾文理論的橫空出世,也有雞的一份功勞。
老鷹抓小雞這個遊戲大家都熟悉,而雞最常見的天敵之一確實是鷹。 但雞並非總是怕它,人們就曾拍到過鷹闖進雞欄,結果惹怒一群雞,大家一哄而上,把鷹“暴揍”一頓,最後那鷹被抓得動也不敢動,就這樣被制服。 尤其當母雞保護小雞時,經常會單挑老鷹,撓啄齊上陣,完全不管對方體型大小。 甚至看起來,有時似乎是老鷹更弱勢——要麼被逼到牆角,要麼被雞踩在脚下,只能狼狽逃走。 除了不會飛,雞的戰鬥力絲毫不輸鷹。
而蛇也愛偷雞蛋或小雞,可一旦被母雞發現,也很難得手。 就算是眼鏡蛇,也會被狠啄上幾下,那種疼可夠嗆,只能無奈溜走。 如果是小蛇,那就更慘,母雞可能把它當作一條大蟲子直接吃掉,不管長大後會變成什麼“厲害角色”,雞哥從來不在乎。 總的來說,在食物方面,雞相當開放,除了吃常規的種子、蟲子以外,什麼蛇、蜥蜴、老鼠都能下口。 畢竟它們有鋒利的爪子和尖嘴,硬體條件足够。
不僅如此,雞在“打架”方面更是花樣百出。 火雞個頭雖大,也曾被一隻雞單挑; 孔雀體型更龐大,雞照樣能以小博大,不落下風。 對於人類圈養的其他家畜,比如牛、羊、馬、狗,只要雞覺得對方“挑釁”自己,它就毫不猶豫地出擊。 這種勇猛好鬥的天性,也催生了“鬥雞”這項活動。 只是因為太血腥殘酷,大多數地方已明令禁止,確實不值得提倡。
說完雞的勇猛,再來看看它們的“智慧”。 別看雞腦袋不大,它們其實挺聰明。 研究者曾做過實驗:在一些小格子裏放入雞愛吃的蟲子,然後用帶有不同圖案的紙蒙住格子,只要雞啄破紙就能吃到蟲子。 有時圖案是圓形,下麵有蟲子; 有時是心形,下麵沒有。 結果雞啄過兩個後,就能立刻分清哪些圖案下麵有蟲子,再也不會弄錯。 可見它能識別圖案,也能快速抓住規律,非常了不起。
那些被當寵物養的雞就更機靈了。 比如某只雞經過訓練後,竟能根據燈光的亮滅順序去按琴鍵,演奏一段旋律。 也許它不懂音樂,但至少能理解這裡面的邏輯。 而且很多雞對聲音也很感興趣,一旦發現啄一下樂器會發出聲音,就會不停嘗試,用不同的管道去“演奏”。 要是有人能錄下它們的“作品”,說不定還能分析出一些固定音律,那就真是太酷了。
科學家還發現,雞的記憶力相當不錯:它們能識別不同的雞臉或人臉,這對它們的社交生活很重要。 散養的雞即使跑得再遠,到了飯點也會準時返回。 而且科學家們還在雞睡覺時發現了“快速眼動”現象,說明雞很可能也會做夢。 雖然我們沒法驗證它夢見了什麼,但至少能看出它們的小腦袋並不簡單。
之前我們聊過鴕鳥,跟雞一樣同屬不會飛的鳥。 雖然體型大小與血緣關係相去甚遠,兩者在交配和產卵管道上卻有些相似之處。 比如鴕鳥求偶時,母鴕鳥在前面跑,公鴕鳥在後面追,要跑上十幾二十分鐘,算是對公鴕鳥體能的測試,合格了才表示同意。 而雞的交配其實也有類似過程,只是大多數家雞因為圈子較小,跑不開。 有些空間大的雞圈裏,母雞也會小跑幾步,讓公雞“證明”自己健康無恙,然後才願意配對。
說到產卵,雞與鴕鳥同樣有一些相似點。 鴕鳥群裏的“正宮”母鴕鳥下完蛋,還會吸引其他母鴕鳥把蛋下在同一個窩裏,完事後“正宮”負責孵蛋。 看上去非常大度,可實際上,它會把自己的蛋放在窩中央,把別的蛋擺在外圈,一旦有偷蛋者來,先被偷的往往是外圈的蛋,自己的蛋就更安全了。
母雞下蛋似乎也有這麼點“小心思”。 它們喜歡在已經有蛋的窩裏再下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窩,只要有蛋就行。 養雞的人常用“留隱窩蛋”的辦法,就是收蛋時故意留一個蛋在那裡,讓母雞還願意在同個窩下。 甚至有些母雞會把其他窩的蛋拖到自己窩裏去。 有人推測,這可能跟鴕鳥的做法類似,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蛋,也可能是因為母雞想一次性攢夠十來個,再一起開始孵。 既然蛋要夠數,它們自然樂於將蛋都凑到一起。
正因為母雞這種習性,如果你只想要雞蛋,一直把蛋收走,不讓它們凑夠數,母雞就會一直下蛋,而不會耽誤時間去孵蛋。 大部分養雞場都是這麼做的。 但有的母雞也會“另闢蹊徑”,比如我在山上種地,鄰居家散養著一群雞,其中就有只母雞從不在雞舍下蛋,經常消失在山上,好幾天不見人影,等回來時竟帶著一群小雞。 有次孵出十三只,下次九只。 它躲到人找不到的地方,攢夠數後才專心孵化,可見它也是個“開了竅”的雞。
關於雞,有個廣為人知的都市傳說:在雞面前畫條直線,它就會定住不動,好像被催眠一樣,而且驗證起來並不困難。 囙此很多短視頻裏,都有“線”+“雞”的同樣套路。 其實這些雞確實是被“定住”了,但那條直線並非神奇關鍵。 有人嘗試其他方法,比如把雞的頭蓋在翅膀下晃一晃再放下,它也會像睡著了那樣僵在那裡; 或者在雞面前畫圈,或者摸一摸、撓一撓,都能產生相同效果。
科學家解釋,這其實是雞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叫“强直性制動”——也就是常說的“裝死”。 當雞感到自己被死死制住,根本無法掙脫時,就會本能地裝死,希望捕食者以為它沒了反抗能力,進而放鬆警惕,讓它有機會逃跑。 公雞在求偶時,母雞被公雞壓住後也常常會釘在地上一動不動,只有被旁邊另一隻雞啄一下才“清醒”。 可見雞在被壓住後,確實很容易進入强直狀態。
當然,這種“裝死”並不僅限於雞。 很多動物都能被“催眠”——蜥蜴、青蛙、兔子,包括大白鯊等,都可以借此來逃過捕食者一劫(或者被捕食者利用)。 不過頂級捕食者像大白鯊、鱷魚的“僵直”對它們本身卻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成為它們基因裏遺留的一個“弱點”。 想想我們人類,在極度害怕或緊張時,也會出現“嚇傻了”或“驚呆了”的狀況,明明不利於逃跑,卻偏偏動彈不得,真是讓人無奈。
最後,回到“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 它早就困擾人類多年。 亞里斯多德曾說,這問題毫無意義,雞和蛋必然同時存在。 這個回答看似巧妙,卻像打太極一樣。 而霍金則在2005年給出過乾脆俐落的結論:肯定先有蛋。 當然,這裡說的蛋默認是“雞蛋”,要不然恐龍蛋肯定比雞更早。
如果我們從演化角度來思考:雞是由一種“准雞”的鳥突變而來。 那只“准雞”在形成生殖細胞時DNA出現差錯,於是生下了個帶有新突變的“雞蛋”,孵出來的小傢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隻真正的“雞”,而那只下蛋的“准雞”依然還是“准雞”。 所以,這就意味著先有“雞蛋”,後有雞。 這說法似乎相當合理。
不過,也有人拋出另一種問題:什麼樣的蛋才算“雞蛋”? 如果定義為“由雞下的蛋”,那“准雞”下的蛋就只能是“准雞蛋”。 它孵出雞之後,才有了真正的“雞蛋”。 這樣一來,答案就變成了先有雞,再有雞蛋。 其實,這個問題跟生命起源裏“先有遺傳物質還是先有蛋白質”的爭論很像——沒有遺傳物質,蛋白質怎麼合成? 沒有蛋白質,遺傳物質又如何複製? 思來想去,還是亞里斯多德那種“老油條式”回答看似最簡單,也最“深邃”。
以上,就是關於雞的種種有趣之處。 它們不僅是人類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更在演化研究和日常瑣事裏頻頻展現出超乎想像的聰明與勇猛。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傢伙,才是地球上最成功的鳥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