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們曾聊起過“盤古超大陸”分裂的話題。 說是在大約三點六億年前,地球上的幾大板塊曾經拼成了一整塊龐大的大陸,統稱盤古大陸。 等到了大約一點八億年前,這塊巨大陸開始逐漸解體,各大板塊也慢慢漂移,抵達了如今所處的位置。 期間,印度板塊這個“愣頭青”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它一頭撞上了亞歐大陸,硬生生頂出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然而,當印度板塊全速衝鋒的時候,還有一個“小老弟”卻沒有跟著大哥一起猛衝,而是早早地脫離了印度板塊,悄悄朝著非洲大陸那邊靠攏,最終停在了非洲東南方向大約四百公里的海域。 這塊陸地,便是馬達加斯加島。
換句話說,馬拉加西從大約八千八百萬年前開始就再也沒有和其他陸地相連。 島上的動植物也就等於在與世隔絕的環境裏,各自獨立進化。 這種狀況類似之前我們提到的索科特拉島:島上存在著許多神秘而又獨一無二的物種。 也正因為如此,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馬拉加西常被人稱作“世界第八大洲”。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生活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一種神秘生物。
馬拉加西當地有個傳說:他們相信村莊附近的森林裏棲息著一種宛如幽靈的傢伙,只在夜晚出現,潜伏在樹冠之間,用一種既清晰又詭異的敲擊聲,給人帶來瘮人的恐懼。 大家說,這種動物面部輪廓像狐狸,配上一對酷似蝙蝠的大耳朵; 尾巴卻又像松鼠; 毛色陰鬱而雜亂,怎麼看怎麼覺得醜陋。 而它身上最讓人背脊發凉的部分,當屬那根又細又長的爪子。 有人形容,它的爪子像乾枯的樹枝; 更難聽的說法是,它的四肢像乾癟的屍體,讓人心生毛骨悚然。 所以,在當地傳說裏,這種動物被視作與死亡掛鉤的不祥徵兆。 有人說,它若出現在村子裏,就預示會有人去世; 還有人說,它若用中指指向誰,誰就逃不過死神的追索。
更恐怖的傳聞還認為,它會趁著村民熟睡時溜進房間,用鋒利手指刺穿人類的動脈,幹盡壞事。 要想破解這種死亡詛咒的管道,則是把它逮住殺掉,並倒掛在村口,才能避免厄運。 囙此,土著人一旦見到它,往往會想方設法除掉它。
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當地人喊它“阿姨阿姨”(“Aye-Aye”),這個名字聽上去很怪異。 至於來歷,有兩種說法:有一說是因為它發怒時,會發出“阿姨阿姨”的叫聲; 也有說法指出,“阿姨阿姨”在當地語言裏就是“我不知道”的意思。 因為村民忌諱直呼它的名字,所以只好用“阿姨阿姨”來代指,就像在《哈利·波特》裏,誰都不敢直接稱呼“伏地魔”一樣。
當然,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視,“阿姨阿姨”也不過是地球芸芸生物中的一種,沒什麼真正恐怖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便從生物學角度,一探“阿姨阿姨”的真面目。
原來,Aye-Aye是一種靈長類動物,是狐猴家族的一員。 不過,它在靈長類中的地位極其特殊,絕不只是普普通通的“猴子”。 生物學上,靈長目下又細分為兩個亞目:簡鼻亞目和猿猴亞目。 包括類人猿在內的絕大多數靈長類,都歸為簡鼻亞目; 比如猴子、猩猩以及我們人類,都算在這一支裏。
相較之下,猿猴亞目則出現得更早。 據說在大約六千三百萬年前,猿猴就已經從共同祖先中分化,是已知最古老的靈長類分支。 考古發現也證明:在出現類人猿之前的地層裏,各大洲——亞洲、非洲、歐洲和北美,都能找到數量相當可觀的猿猴化石。 可自從類人猿化石現身地層之後,猿猴的化石便逐漸淡出,似乎在生存競爭中敗給了“後起之秀”類人猿,最終只能在世界範圍內被淘汰滅絕。
唯獨馬拉加西例外。 因為與世隔絕,這裡的猿猴意外避開了類人猿的“魔掌”,並在島上繁衍生存,形成了如今狐猴的家族。 Aye-Aye也正是狐猴裏的一員。 更戲劇性的是,從時間線上看,八千八百萬年前馬拉加西就已遠離大陸,而那會兒地球上還沒出現狐猴。 那麼這些狐猴後來又是如何出現在島上的呢? 這就成了一個謎。 最終,考古學家只能推測:狐猴的祖先很可能來自非洲大陸,也許是抓著漂浮在海裡的樹幹,漂洋過海,抵達了馬拉加西。 除此之外,想不出別的可能。 由此看來,孫悟空當年“飄洋過海拜師學藝”,也算是繼承了祖先“跨海冒險”的傳統吧——畢竟幾千萬年前就有“猴子”成功征服過大海了。
在幾千萬年的分化和自然選擇之下,馬拉加西如今大約有一百種狐猴,而Aye-Aye就歸於靈長目猿猴亞目、狐猴型下目、指猴科。 換句話說,Aye-Aye在中文裏其實該叫“指猴”,這個名字正是來自它那形狀獨特的手指。 指猴的手指長度幾乎占到前臂的一半,看著就相當誇張。 然而,正是這副有些嚇人的手指,賦予了它們在動物界堪稱獨一無二的“覓食絕技”。
指猴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就窩在樹冠上休息,夜裡才出動尋找食物。 除了會像其他狐猴一樣摘采水果、堅果、蘑菇外,它們還會利用自己的中指捕捉樹幹裏的昆蟲。 那根中指看上去與其他本就纖細的指頭相比更細,幾乎只剩皮包骨,但卻特別靈活,可以近乎三百六十度旋轉。 它們先用中指輕輕敲打樹枝,通過回聲來判斷樹枝裏是否有空洞,空洞裏大概率存在蟲子。 當確定目標後,指猴就用鋒利的大門牙在樹枝上咬出一個小洞,再把帶鉤狀的中指伸進去,把蟲子掏出來,一頓高蛋白亱宵就搞定了。 這種巧思般的捕食管道,不得不令人感歎大自然的奇妙。
也正因為它們的中指又細又長,再加上整體形象略顯陰森怪異,便被人聯想到各種“咒語”與禁忌。 實際上,這不過是生存所需罷了。 對森林生態系統來說,指猴的敲擊覓食管道和啄木鳥的“啄樹”功能類似,能幫忙清除害蟲,維護樹木健康。 馬拉加西缺乏啄木鳥,這份“森林醫生”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指猴頭上。 由此可見,它非但不是災禍的化身,反而在生態環境中有著積極意義,只是被人們誤解了而已。
除了那標誌性的中指,指猴身上的其他特徵也是與生存需求息息相關。 例如,它們的大門牙會終生持續生長,這一點更像齧齒動物,而不是靈長類常見的特徵。 原因是指猴每天要不停地啃咬樹幹,只有一邊磨損一邊生長,才能保持牙齒的長度適宜。 所以,在人工飼養指猴時,必須讓它們保持“中指掏蟲”的習慣,比如把蟲子埋在木頭中,讓它們自己動嘴去啃。 若是直接投喂,不需要磨牙,它們的門牙就會一直無限生長,最終出大問題。
至於它那大得像蝙蝠一樣的耳朵,也和“聲呐定位”功能直接掛鉤。 科學家還發現,指猴耳朵內表面有道道凸起,類似菲涅爾透鏡的結構——簡單理解成一種能聚焦聲波的“薄型透鏡”。 所以,指猴才能在敲擊時精准監聽蟲子的所在位置。 不得不感慨,生物在進化中真的各顯神通:不管長相如何古怪,它們自有一套獨特的生存策略,來應對自然環境的考驗。
這一家子的狐猴們,可以說成功逃過了早期類人猿的競爭壓力,並在馬達加斯加上獨自繁盛了幾千萬年。 結果,大約在一千多年前,又有一群“善於漂流”的靈長類來到了這座島嶼,也就是人類。 他們帶來了新的生存競爭。 傳說在西元四二零年前後,人類首次踏足馬拉加西。 為了生計,他們首先刀耕火種,砍伐大片森林來開墾農田,導致以森林為棲息地的狐猴群體面臨巨大衝擊。 從考古發現推斷,至少已有十七種狐猴在此之後滅絕了,剩下的幾乎全部列入“瀕危”行列。
其中,體型大的狐猴尤為危險。 比如學名“拉maga piece”的巨狐猴,身高可達一米五左右,體重能有五十公斤,平時行動遲緩。 在人類出現之前,“體型巨大”這個優勢並沒讓它們遇到多少威脅,可面對人類,這份“塊頭”反而毫無用武之地。 最終,它們在大約五百年前滅絕。
而現存的狐猴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靈長目狐猴科狐猴屬的唯一物種——環尾狐猴。 它們群居性很强,最多能組建三十只的大家庭。 最有意思的是,環尾狐猴常常集體坐在地面上曬太陽,那姿勢就跟打坐一樣,雙手搭在膝蓋上,看起來悠然自得,非常可愛。 環尾狐猴對人工圈養環境適應能力也很强,全世界動物園裏已圈養了兩千五百多只。 可與此同時,野外的環尾狐猴數量卻一直在下降,如今在馬拉加西本土已不足兩千只,形勢岌岌可危。
再比如藍眼黑狐猴,因擁有罕見的藍色瞳孔而知名。 在六百多種靈長類中,除了人類,這可是唯一被證實擁有藍眼睛的物種。 它們的數量更是糟糕,如今僅剩下一千只左右,被列為極度瀕危。 如果局勢持續惡化,它們可能將在十年內徹底消失。
如今,馬拉加西的人口已超過兩千三百萬。 氣候變化與人類砍伐雙管齊下,已經摧毀了島上約百分之九十的原始森林,狐猴們正面臨失去棲息地的嚴峻挑戰。 另一方面,馬拉加西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每天的生活費用還不到兩美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饑餓與營養不良的邊緣掙扎。 對這些貧困人口來說,向森林索取資源、開闢更多種植園,依然是他們生存下去的主要手段。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要想徹底保護狐猴,僅靠呼籲或倡議恐怕遠遠不夠。
以上,便是關於馬達加斯加島上那只“最邪惡中指”主人——指猴(Aye-Aye)的奇幻故事,以及狐猴家族在這塊遠離大陸的土地上如何獨立演化、再到如今面臨的生存困境。 它們獨特的外形與神奇的捕食管道,也折射出大自然的無窮奧秘與生命力。 只是,如今的人類活動已成為它們最重大的挑戰——在生存與保護之間,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