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難道真的要開始反擊人類了嗎? 他們家最耀眼的藝員——阿特拉斯(Atlas)——一路從會後空翻到玩跑酷,真是讓人難以想像。 之前網絡上曾出現一段爆火的視頻,或許不少人都看過:沒錯,那就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波士頓動力公司。 阿特拉斯在視頻裏又整出了一段震撼世界的表演,依舊是它最擅長的跑酷絕活。 不過跟之前相比,這回阿特拉斯明顯又進步了。 首先,它最新掌握了在斜面上跑酷、左右橫跳和彎道跑,姿態控制得近乎完美。 更讓人驚歎的是,阿特拉斯竟然用手臂撐了一下,越過了原本跳不過去的障礙,這以前可從沒見過,看上去更像真正的人類跑酷。

阿特拉斯這次的高光表現,又一次讓波士頓動力成為焦點。 可在這背後,你知道他們動用了什麼“黑科技”嗎? 除了幾比特藝員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又還有哪些令人驚豔的發明?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家公司的傳奇故事。
波士頓動力的創始人,名叫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 在創立波士頓動力之前,他曾是麻省理工學院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 1980年時,雷伯特教授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名為“Leg Lab”(腿部實驗室),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他們是專門研究“腿”的。 雷伯特教授在這裡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能自我平衡的跳躍機器人,也就是說它能用單腿跳,而且還能自己保持平衡。 表面上看,這似乎沒什麼用,畢竟會單腿跳能幹啥? 可實際上,這一步意義非凡——波士頓動力正是從這看似簡單的單腿跳起步。
到了1992年,馬克·雷伯特將自己在麻省理工的項目獨立出來,正式成立了波士頓動力公司。 後來,公司估值越來越高:2013年被穀歌收購,2017年又轉手被軟銀收購,直到今年6月,現代汽車集團以11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波士頓動力80%以上的股份,成了它的新主人。 那麼,一家汽車公司為什麼要收購全球頂尖的機器人公司? 他們打算把汽車和機器人結合起來,究竟想幹什麼大事? 這個咱們以後再說。 先來看看,波士頓動力都搞過哪些“神奇發明”吧。
從“大狗”到“LS3”:四足機器人的早期探索
早在2009年,波士頓動力就發佈了四足機器人“大狗”(Big Dog)。 它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目的是幫阿兵哥馱裝備。 畢竟在一些山路或樹林等複雜地形裏,車輛開不進去,阿兵哥要背重裝備就很費勁。 有了“大狗”後,它可以馱150公斤的物資,緊緊跟著阿兵哥走,而且自平衡能力非常强,無論雪地、冰面,它都能想辦法穩住,就算被人踹一脚,身上的裝備也不會掉。 簡直是“任勞任怨,盡職盡責”的代言人。 可惜,士兵們並不買帳——因為“大狗”聲音太吵了,容易暴露目標不說,跟它相處一會兒就讓人心煩,於是這個項目最終沒能走下去。
儘管如此,“大狗”的驚人平衡力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四條腿,看起來幾乎以假亂真。 到了2012年,波士頓動力又推出了“大狗”的加强版“LS3”,載重量提高到180公斤,續航也不錯,一次加油能走32公里,更重要的是譟音比“大狗”小多了。 美軍後來甚至在荒漠裏做過實地穿越測試,一頭LS3自動跟著阿兵哥成功完成了任務。 但到2015年,美國國防部還是擱置了這個項目,理由依然是譟音問題。 整個項目經費大約4200萬美元,說實話,還真不如養幾頭騾子來得可靠。 不過,通過“大狗”和“LS3”,波士頓動力在四足機器人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後來藝員產品Spot(機器狗)打下了堅實基礎。
小巧靈活的Spot:從軍用轉向商用
2015年,波士頓動力發佈了新一代四足機器人Spot的原型機Spot Classic。 這只“機器狗”與“大狗”、“LS3”的定位截然不同。 或許他們也想通了:這麼高精尖的科技,何必去和騾子搶飯碗? 於是,從原型機開始,Spot的體型就比“大狗”小得多,不再追求載重能力,而是專注打造聰明、靈巧的特質。 當然,“波士頓動力式”的踹腿測試照例少不了。 好在有“大狗”的科技沉澱,Spot的穩定性仍然很不錯。
一年後,也就是2016年,波士頓動力又推出了一款更輕巧的Spot,體重僅25公斤,卻配備了深度監視器、固態陀螺儀等各種感測器,導航和識別能力都很强。 一直被調侃為“無頭機器狗”的Spot,這次總算有了“頭”,不過這一設計反倒讓它看起來更詭異——因為設計師竟然給它裝了一條“舌頭”。 其實,這“舌頭”是個機械臂,有了它,Spot能做更多家務活兒:收拾酒杯、扔垃圾,通通不在話下。 只不過,若是熊孩子亂丟東西,Spot也只能默默承受。
2018年,一段讓Spot爆火的視頻徹底引爆網絡。 片中,一隻Spot想出門,卻打不開門把手,結果它竟“叫”來了一隻帶“頭”的Spot,熟練操作幾下,就把門打開了,兩隻Spot就這麼一前一後離開了實驗室。 隨後又有人放出另一段視頻,顯示工作人員想封锁這只機器狗開門,但它依然堅持要把門打開,這情景把不少人嚇得不輕:機器人真的要像科幻電影裏那樣逃跑了嗎?
當然沒有。 這些視頻都是設計師在測試Spot,也就是說它只是執行設定好的程式,並無自主意識。 可哪怕如此,看到它們被人大力拽尾巴時,還是讓人有點於心不忍。 後來,波士頓動力又讓Spot表演太空舞步,甚至拉起卡車,這只“機器狗”看上去已經準備好正式上市。 到目前為止,Spot也是波士頓動力唯一商業化的產品,售價為7.45萬美元,約等於一輛保時捷卡宴。 乍聽之下,似乎很“燒錢”,但實際上,Spot主要應用在工廠和工地裏,用來代替人類檢測儀錶設備。 它憑藉超强的機動和導航能力,可以跑到廠區各個角落,通過監視器和紅外測溫儀傳回影像和溫度數據,非常適合高危或惡劣環境。 如果運用得當,從節省人工成本的角度看,這價錢其實並不算離譜。 NASA也盯上了Spot,計畫讓它去鑽一些人類難以進入的洞穴,背上各類儀器繪製地圖、傳回影像,甚至在探測到未知生物時還能用棉簽採樣。 NASA還考慮在火星上用它來探洞,說不定哪天Spot真的能登上火星。
雙足機器人:從Petman到阿特拉斯
說完四足,讓我們來看看雙足機器人。 畢竟兩條腿走路才是大多數人對機器人的經典想像。 波士頓動力最早的雙足機器人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Petman”(特曼)。 它最大的亮點是腿部動作幾乎和人類一模一樣,無論是腿的擺動還是脚掌落地,都像真人一樣精准,甚至還穿著人類的鞋子,堪稱離譜。 光看脚跟先著地這個動作,甚至比後來的阿特拉斯還要完美。 儘管如此,特曼的平衡性也並不差,工作人員稍微推一下,它依然能站穩,相比被猛踹的“大狗”,算是溫柔多了。
到了2013年,特曼的“完全體”形態出現了:防化服+防毒面具,再配合昂首闊步的步伐,讓很多觀眾驚得目瞪口呆,紛紛表示這畫面幾乎真假難辨。 實際上,特曼這樣“全副武裝”並不是為了“隱藏身份”,而是因為它是美國國防部資助的一個化學洩漏檢測項目,身上嵌入了感測器,可以檢測環境中的化學物質,代替人類完成高危任務。
特曼之後,輪到“雙足機器人”界最耀眼的藝員——阿特拉斯(Atlas)正式接班。 它最早亮相於2013年10月的視頻裏,一出場就挑戰了特曼沒做過的事:走亂石路。 阿特拉斯張開雙臂保持平衡,看起來非常專業。 隨後,單腿站立也難不倒它,哪怕遭受側面撞擊,照樣穩如泰山。 到2016年,阿特拉斯又在雪地上行走,即便快要滑倒了,依然能穩住身形,真是令人稱奇。
當然,作為雙足機器人,這已經相當厲害了。 不過,波士頓動力很快又開啟了他們的“傳統項目”——欺負機器人測試。 只見一比特手持冰球棍、穿著黑衣的工作人員,把阿特拉斯拿著的箱子打掉,又猛力推搡它,還各種干擾它撿箱子。 阿特拉斯卻不跟他一般見識,繼續完成任務。 更過分的是,另一個黑衣人拿著一根大棍子猛地從後面推,讓阿特拉斯摔了個“狗啃泥”。 但這正是波士頓動力的測試管道:看它能否自己重新站起來。
要說真正讓阿特拉斯一鳴驚人的,還得是它在跑酷圈的表現。 2017年,阿特拉斯首次展現跑酷技能,跳上幾個箱子時輕鬆無比,彈跳力“碾壓”了一半的人類。 緊接著,它來了個能“碾壓”99%人類的動作——後空翻! 這招直接震驚所有人,不少人懷疑是特效合成。 波士頓動力後來放出阿特拉斯失誤的畫面,才算讓大家相信:會做後空翻的機器人真的誕生了。
一年後,阿特拉斯又掌握了新動作:單腿連續跳躍,幾下就跳上三個箱子。 隨後,設計師還為它開發了一套體操程式,倒立、前滾翻、空中分腿、轉體360度,都完成得非常漂亮,甚至還來了個向觀眾“致意”的動作。 與此同時,阿特拉斯的强大也引發一些擔憂:如此敏捷的機器人,要是真哪天攻擊人類,那豈不是很可怕? 尤其在2019年,有段視頻引發了不小的恐慌。
惡搞視頻與“機器人反擊”謠言
2019年6月,一段疑似“波士頓動力測試阿特拉斯”的視頻出現在網上。 裡面的機器人被工作人員各種欺負,挺像波士頓動力的測試風格,但手段更狠,折椅、手槍全用上了,機器人多次被打翻在地,場面慘烈。 可突然有一次,這臺機器人像是忍無可忍,開始反擊,用幾記飛踢瞬間放倒兩名“施暴者”,還搶過人類的手槍,實現“機器人逆襲”!
就在大家驚呼“機器人反擊太逼真”時,作者在視頻後半段揭露了真相:這是一個視頻製作團隊用特效做的惡搞,右下角的浮水印也比波士頓動力的官方標誌多了個“pepepes”。 製作團隊也明確聲明,與波士頓動力毫無關聯,只是圖個樂而已。 可喜歡陰謀論的人卻不管這些,只截取“機器人反擊”的部分,說這是真的,還借此製造噱頭。 這種“機器人開始反擊”的標題迅速病毒式傳播,許多人沒看過完整視頻,就選擇相信這個驚爆說法,認定那機器人就是阿特拉斯,波士頓動力內部出大事了。 對於波士頓動力而言,這簡直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自家傳統的“推搡”測試雖然不算友好,但的確是研發所需,如今卻變成了惡搞對象。 尤其那位穿黑衣、手持棍棒的測試專員,下次再推倒阿特拉斯時,估計也會忍不住心裡一緊吧? 也許看過這段惡搞視頻後,他們對阿特拉斯會溫柔些。
更多“黑科技”:獵豹、六足、彈跳小車與倉庫三兄弟
說完“藝員機器人”,咱們再瞧瞧波士頓動力還有哪些“黑科技”和“黑發明”。 首先當屬“獵豹”機器人——只見它全身只有金屬框架,筦道和線路裸露在外,卻能跑到時速45.5公里,比博爾特還快,實在恐怖。 它還帶著標誌性的無頭造型,讓不少人感到莫名恐懼,尤其有過被惡犬追趕經歷的朋友,更是心有餘悸。
接下來登場的,是名叫“RHex”(阿hix)的六足機器人。 別看它僅是一個盒子加六條腿,結構簡單,卻能適應各種地形,面對任何障礙都能輕鬆越過,就算一不留神翻了個跟頭,也能繼續前行,相當囂張。 波士頓動力還做過一款名為“Sand Flea”(沙蚤)的“小車”,看著十分簡陋,可遇到高牆時就要注意了——它能瞬間彈起跳到房頂,而且能根據需求來調節跳躍高度,最高可跳九米多,非常強悍。
除此之外,波士頓動力還為倉庫自動化開發過幾款機器人,包括踩著“風火輪”的Handle、帶方形底座的Stretch,以及固定底座的Pick,它們專門負責搬運箱子。 在公司裏,這三兄弟算是最樸實無華、最腳踏實地的代表。 或許知名度不如阿特拉斯,但未來推向市場時,實用性絕對不俗,說不定銷量會比Spot還多呢。
好了,波士頓動力的前世今生就先介紹到這裡。 在這麼多機器人裏,你最喜歡、或者最讓你震驚的是哪一個? 歡迎在留言區裡分享,咱們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