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血色月夜:揭秘滿月傳說與潮汐謎團】

說到月亮,無論中外總是伴隨著各種神秘傳說。 中國古代就流傳著關於月色异常的不祥預兆。 唐朝的風水大師李淳風曾在《以巳瞻》中記載:“月若變色,將有灾殃,青為饑而憂,赤為爭與冰,黃為得與喜,白為漢,與桑黑為水,人病且死。”這段文字傳達出月亮變紅往往預示著紛爭和戰亂。 歷史上也記載,曾在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出現所謂“血月”,緊接著翌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景山的枯樹上以身殉國,仿佛預示著大明王朝的終結。

【血色月夜:揭秘滿月傳說與潮汐謎團】

在西方的神秘文獻《啟示錄》中,末日預言中也提到:“當第七封印被開啟之時,末日將降臨;當第六封印揭開之時,地震、太陽失色、月亮血紅……”這樣的描述將血月與世界末日緊密聯系。 影視和遊戲中也常把“血月”作為災禍、戰爭與邪惡的象徵,囙此,當聽到“超級藍雪月”的名字時,總給人一種莫測的緊迫感和不祥預感。 事實上,就在兩年前的2018年1月31日,地球上曾出現過一次超級藍雪月。

那麼,什麼是超級藍雪月? 從天文學角度來看,它由三個現象組成:超級月亮、藍月和雪月。
超級月亮指的是當滿月恰巧出現在月球近地點時,因為離地更近,所以看上去比平常大約大10%,亮度也增强約30%。
藍月這個詞雖然乍一聽像描述月亮呈藍色,但實際上是指同一曆法月份中出現的第二次滿月。 月球繞地球的週期約為29.5天,而一個西曆月通常有30或31天; 若在一個月初出現一次滿月,那麼月末再一次滿月就被稱為藍月。 例如,2018年1月1日和1月31日先後都是滿月,囙此當日末的那次滿月就稱為藍月。 因為二月份天數較少,連續出現藍月的情形十分罕見。
至於自然界中月亮呈藍色的現象也確有發生。 當森林大火或火山噴發時,空氣中充滿直徑約1微米的顆粒物,它們能散射掉太陽光譜中的紅光,因而在特殊條件下會使月亮呈現藍色。

雪月則是另一種神秘景象,幾乎成了月全食的代名詞。 當太陽、地球和月球剛好排成一條直線時,月亮便會完全進入地球陰影,這就是所謂的月全食,只有滿月之夜才可能出現。 實際上,由於地球公轉的軌道(黃道面)與月球軌道(白道面)存在約5.14度的傾角,每個月的滿月並不總會發生月食,只有當二者在交點附近時,才可能呈現出月全食。 月全食期間,雖然月亮掉入地球本影,但由於大氣層對陽光的折射作用,使得未被散射的紅光照射到月球上,從而呈現出紅色,這便是所謂的“血月”。

當我們看到所謂的超級藍雪月時,其實就是一次特殊的天象:近地點的滿月遇上月全食,再加上同一曆法月份內出現了第二次滿月。 瞭解了這一過程,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些圍繞血月而生的種種傳說。 就拿大明滅亡的傳說說,歷史上確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上吊的記載,但通過査詢十七世紀的月食記錄和萬年曆數據,我們發現四月二十四號並非滿月之夜,所以關於血月的記載多半是後人杜撰的情節。

實際上,最早關於月食的記錄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283年的美索不達米亞,而中國漢代的張衡已經發現並解釋了月食現象。 張衡曾寫道:“當日之沖光長不合者避於地野,是為暗墟,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這清楚說明,月食現象其實完全是地球影子投射在月球上形成的。

在探討血月現象的同時,有關月亮對人類精神和行為的影響的傳聞也層出不窮。 從英語中的“lunatic”一詞就可見一斑,這個詞源自拉丁文“luna”,意指月亮,暗示著古人早已認為月亮能影響心智。 英國的一些研究表明,滿月之夜暴力犯罪事件和機車事故發生率明顯升高; 另一方面,還有研究指出,滿月期間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波動會新增,甚至有關於滿月會使人飲食量新增、酒量下降的記錄。 來自坦尚尼亞的數據亦顯示,在當地發生的獅子襲擊事件中,滿月之夜的比例更高。

然而,無論這些統計資料和研究結果如何,都難以得出月亮通過潮汐力顯著影響人體大腦或精神狀態的結論。 畢竟月球對人體施加的引力微乎其微,甚至連落在肩膀上的蚊子都比這引力大得多。 相比之下,明亮的滿月可能對人們的行為和睡眠產生更明顯的影響——夜晚更亮,出行更多,出事故的幾率自然也會新增。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西方不少研究和傳聞將滿月與人類精神失常、异常行為聯系在一起,但在中國文化中,滿月卻常被視為團圓和美好的象徵。 無論是中秋節的“圓月”還是農曆十五的傳統意象,都蘊含著吉祥和團聚的情懷。 正所謂,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中可能被賦予截然不同的意味:若你把它看作凶兆,它便會變得恐怖; 反之,若你充滿美好的期待,它又將散發出無限的吸引力。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