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竟然可能就是它? 比海綿寶寶還古老的櫛水母,這位動物界疑似始祖,其神秘科幻的外貌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讓我們認識這類獨具魅力的生物——櫛水母。 首先,從外形上看,用“科幻”二字絕不為過。 它那閃爍著如同霓虹燈般的光澤,仿佛一件精緻的電子產品,給人感覺這不是自然生物,而是某種高科技的藝術品。 甚至有些櫛水母顯得更加虛幻不真實:它們擁有一條一米多長的飄帶狀身軀,身上閃耀的光芒時而像鰻魚般靈動,時而團聚成謎一般的結構,讓人看了既驚訝又著迷。

然而,櫛水母的奇妙不僅在於外觀。 對生物學家來說,其在動物界的地位才是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儘管名字中帶“水母”,但櫛水母與普通水母截然不同,反而顯得更加獨立自主。 此前,我們曾說海綿寶寶或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那是一群簡單細胞的集合,沒有器官分化、沒有神經與肌肉系統,囙此被視為原始形態。 可是,科學家們通過對櫛水母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後發現,從基因角度來看,它們甚至可能比海綿還原始,這讓人大呼不可思議。
在身體構造上,櫛水母遠比海綿複雜。 它們不僅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還分化出了一些簡單的器官,使其能够在水中自如遨遊,更是天生的捕食者。 科學家們曾一度把它們歸為水母和珊瑚同類中的“羌腸動物”,直到發現它們根本不具備典型水母和珊瑚的刺細胞,才將這一分類折開,統稱為刺胞動物中的一種特殊群體。
現時發現的櫛水母種類約有150種,從極地到熱帶,從淺海到深海7000米處,無處不在,唯獨淡水中從未出現。 至於“櫛”字的由來,正是因為它們身體周圍那宛如梳子般排列的八條纖毛帶。 每一條纖毛都如同微型船槳般有節奏地拍打水面,為它們提供推進力; 而那迷幻的燈光效果,並非它們自身發光,而是纖毛震動時將外界光線折射散射出來,營造出一幅光影交織的奇景。
談到捕食,這些櫛水母的管道可謂簡單直接:張開巨大的“遊動之口”,像一個大口袋般毫不猶豫地吞噬途經的任何生物。 無論是某些腦組動物、蝦類,還是體型相近的同伴,只要誤入“口邊”,便可能立刻成為它們的美餐。 有時,當同類尺寸相仿時,它們甚至會張大嘴巴,將對方吸進胃中;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們一天內攝入的獵物數量可能達到自身重量的四到十倍,儘管它們體內95%以上都是水分,吞下一隻同類和大口飲海水其實相差無幾。
有的櫛水母同樣具備觸手,但這些觸手不同於一般水母,它們沒有刺細胞,不會蟄人,而是長有獨特的膠細胞,能將獵物牢牢粘住,這也是櫛水母在動物界獨樹一幟的標誌。 此外,它們的神經系統同樣獨具匠心,與其他動物普遍採用的同源基因體系迥異,而是通過一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統來構建,這更凸顯了它們的特殊地位。
儘管在生物學上,櫛水母被視為極具價值和特殊性的生物,但在遼闊的海洋中,它們在其他捕食者眼中不過是“水母”罷了。 各類肉食性魚類、海龜、甚至其它種類的水母,都將它們視為普通美味。 無論是獨特的神經系統還是那充滿奇趣的膠細胞,對這些天敵來說,都只是一道佳餚。
在繁殖策略上,櫛水母展現出更為簡便高效的管道。 與水母需要經歷複雜的發育階段不同,它們大多為雌雄同體,單個個體就能同時產生精子與卵子。 受精後的小胚體無需特殊幼蟲階段,便以極為微小的形態出現,且在尚未長大到成體體型時就具備繁殖能力。 換句話說,只要條件適宜,它們便能迅速繁殖壯大種群。 譬如上世紀80年代,西大西洋的一種櫛水母——被稱為mnemupps lady,因人類貨輪誤將其引入黑海而迅速氾濫; 最鼎盛時,黑海中每立方米甚至達到了約四百只,它們猶如無數吸塵器一般,將水中的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乃至各種魚卵和幼體一掃而空,直接導致魚群崩潰。
面對這種局面,科學家們最終採用了生物防治方法,引入了另一種櫛水母——瑞berry歐瓦塔。 這位“天敵”專門捕食體型較小的櫛水母,對其他浮游生物則興趣不大,從而成功恢復了生態平衡。 這場因櫛水母入侵而引發的生態風暴,也成為了生物防治歷史上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最後,我們不得不提及造型最為奇特的櫛水母——中文名帶櫛水母,英文外號“維納斯腰帶”。 這種體型最大,寬約八釐米、長達一米多的櫛水母,其身體構造更是令人出乎意料。 通常我們會認為像鰻魚或海蛇那樣的生物,嘴巴應該位於前端,但帶櫛水母卻將嘴巴設在中部,從嘴到肛門恰好將那“腰帶”一分為二,其結構堪稱極具顛覆性。 總而言之,這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櫛水母。 儘管關於它們是否比海綿更古老仍存在爭議,但論起神奇程度,櫛水母無疑更能激發人們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