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大家耳熟能詳——每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那些為人類帶來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代表著最高的學術榮譽。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搞笑諾貝爾獎,同樣每年舉行評選,卻專門獎勵那些聽起來滑稽、卻能引發深思的科學研究成果。 讓我們先看看其中的幾個例子:今年化學獎的研究竟然聚焦電影院! 研究表明,當觀眾觀看含有暴力情節的電影時,他們身上散發的氣味也會與平常不同; 而今年的和平獎則關注人類進化——據說鬍鬚之所以在人類進化中出現,竟是為了在“挨打”時起到緩衝保護的作用。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提出用裝甲車解决豪車亂停亂放問題,用火箭般的活性內褲對付劫匪,並且開發出過濾屁氣的科技……總之,搞笑諾貝爾獎通過這些出人意料的實驗,讓人們在輕鬆調侃中看到了科學研究的另一面。 但切記,搞笑諾貝爾獎雖然名字輕鬆,其獲獎專案大多都是經過嚴謹實驗、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其中不少研究也具有不容小覷的實際意義。 譬如,2006年生物學獎的研究便發現,岡比亞的實驗表明鴕鳥的异常行為受到了起司和脚臭的影響,而在抗瘧疾的過程中,人類居然開始試用起司; 再如2000年的物理學獎中,安德烈海姆博士利用磁懸浮科技成功使一隻青蛙懸浮,隨後他又榮獲了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實令人驚歎。
今天,我們的主角——鴕鳥,也有幸躋身搞笑諾貝爾獎的殿堂。 2002年,一支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在《英國家禽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報告了圈養鴕鳥在有人類在場與無人場合下的交配行為變化。 研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通常情况下並不活躍的雄鴕鳥和雌鴕鳥,一旦有了人類的注視,竟然會瞬間士氣高昂,交配成功率也隨之直線上升。 這似乎暗示著鴕鳥的情緒頗為古怪,甚至把人類也視作了潜在的“激發劑”。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荒謬,但請記住,這正是搞笑諾貝爾獎特有的魅力所在,顛覆我們的認知,給人無限遐想。 相信大多數養殖者或許對此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的是,鴕鳥本身就擁有無數令人神往的傳奇故事。
在生物學分類上,鴕鳥隸屬於鳥綱鴕鳥科,現時存活下來的有非洲鴕鳥和索馬利亞鴕鳥兩大物種,其中一般所說的“鴕鳥”大多指的都是非洲鴕鳥。 以鴕鳥的體型來說,作為一隻鳥,它可謂卓爾不凡。 自從大約四百年前,馬拉加西那只身高三米、體重七百公斤的巨象鳥滅絕後,許多關於大型鳥類的記錄便全數由鴕鳥承擔。 最典型的莫過於它那令人驚歎的身高和體重:雄性鴕鳥可高達兩米五,超過了絕大多數人類的身高,也在所有陸生鳥類中獨樹一幟。 其中,腿部長度就達一米左右,脖子也有一米,這兩個數據在鳥類中均屬頂尖水准。 如果人類的脖子也能如此修長,那麼身高恐怕很快就要超越鴕鳥了。 而體重上,鴕鳥能達到一百五十五公斤,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重量,遠遠超出其他鳥類的範疇。 正因如此,鴕鳥早已放弃飛翔夢想,轉而腳踏實地生活在大地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儘管體型巨大、力量十足,鴕鳥在速度和靈活性方面卻依然保持世界紀錄的水準。 在用兩條腿奔跑的動物中,它究竟有誰能比肩? 許多人可能會想到博爾特——他的百米紀錄定格在9.58秒,時速約38公里每小時; 而袋鼠在跳躍時的速度可達50公里每小時。 然而,與鴕鳥相比,這些都稍顯遜色。 有研究曾讓一比特優秀短跑運動員與鴕鳥進行正面較量,結果這位短跑健將根本無法與鴕鳥的迅捷速度抗衡。 如果追趕者再快一點,鴕鳥還能進一步提速,可謂毫不費力。 實際上,鴕鳥的極速甚至能突破70公里每小時,成為所有兩足奔跑動物中最快的存在; 以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持續奔跑二十到三十分鐘,從速度到耐力無一不達到頂級水准。 試想一下,如果博爾特體重增至三百斤,他還能保持如今的速度嗎?
那麼問題來了:鴕鳥那對看似瘦弱的“筷子腿”為何能瞬間爆發出如此驚人的速度? 答案無他,主要歸功於兩大關鍵因素——長腿和强健的跟腱。 鴕鳥的雙腿每一步就能邁出三到五米的驚人步幅,遠遠超越其它動物; 而那結實有力的跟腱,每次落地時能儲存的能量約為人類的兩倍,正是這股彈性力量,使得鴕鳥的爆發力遠超依靠肌肉發力的人類,即便是那些曾因斷裂而臥床休養的人,也不得不佩服它的迅捷。
雖然鴕鳥擁有龐大的體型和出眾的爆發力,但性格上卻顯得謹小慎微。 它那巨大的眼睛直徑約有五釐米,重達六十克,比其大腦還要重,這在陸生動物中僅次於海洋中的大王烏賊和鯨類動物。 正是憑藉這對鑲嵌在高處的大眼睛,再加上顯著的身高優勢,鴕鳥在廣袤的草原上能够輕易發現三到五公里外的水源和潜在的危險。 流傳甚廣的“鴕鳥遇險埋頭沙中”傳說,其實只是諷刺那些逃避現實的人,實際上鴕鳥從不如此幼稚。
實際上,鴕鳥的天敵並不多,大家都覺得追捕它既費勁又耗時,更何况鴕鳥在被逼到絕境時,其反擊手段同樣威力十足。 尤其在保護幼鳥和鳥蛋時,鴕鳥毫不手軟,一脚踢出,那硬邦邦的大脚趾上長著尖銳利爪,給人一種令人膽寒的感覺。 據傳,有的踹擊足以一脚踢死獅子,雖真假難辨,但足以說明它的威懾力。 正因如此,成年鴕鳥在一對一對決中幾乎沒有對手。 即便是獵豹也需要三只合力,且往往只能針對體型較小的雌鴕鳥下手。 大多數捕食者寧願盯上那誘人眼球、備受追捧的鴕鳥蛋,而非勇闖身手不凡的成年鴕鳥。
鴕鳥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也存在一夫多妻的情况,一隻雄鴕鳥往往擁有兩到六只雌鴕鳥組成後宮。 可在這群“後宮佳麗”中,只有一隻顯得格外親近雄鴕鳥,可以看作正宮。 每當雄鴕鳥心血來潮求偶時,優先選擇的總是這位“正宮娘娘”。 鴕鳥求偶時可謂充滿儀式感:先上演一場追逐賽,由雌鴕鳥在前奔跑,雄鴕鳥緊隨其後,這既是對雄性體力的考驗,也是一場真情實意的較量。 等雌鴕鳥跑足了半小時停下時,便迎來了雄鴕鳥的精彩表演——小踏步輕盈而有節奏,緩緩靠近後突然跪下、搖頭晃腦起舞求偶,整個過程既優雅又浪漫。 如果正宮滿意,便會張開翅膀示意認可,隨後爬到地上,而雄鴕鳥則會繼續以那充滿魔性的步伐,緩緩登上雌性的背部,接著開始一段浪漫的尾隨舞蹈。 可以說,整個求偶過程中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儀式感與尊重。 而令人意外的是,鴕鳥在交配時並非像大多數鳥類那樣簡單“拼凑”交配工具,雄鴕鳥竟還裝備有一根長達20釐米的“真槍實彈”,讓人不得不對其讚歎不已。 待正宮完成交配儀式後,雄鴕鳥還會陸續與其他後宮成員交配,每一場都極盡儀式之美,絕無馬虎。
在產卵之後,正宮的智謀便展露無遺。 雌鴕鳥交配後不久就會開始產卵,通常隔天可以產下一窩大約十個蛋。 在一個後宮家族中,一種奇异的現象出現了:正宮不僅會把蛋產在一起,還會邀請其他雌鴕鳥到同一個窩裏下蛋,而這窩蛋竟然是雄鴕鳥與正宮輪流孵化的。 夜由雄鴕鳥負責,日則由雌鴕鳥頂替,經過42天的艱苦孵化,幼鳥才得以破殼而出。 至於正宮為何甘願替別人孵蛋,動物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後給出了答案:鴕鳥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蛋,每個可達1.8公斤,相當於20到30個雞蛋的重量,其營養價值在非洲大草原上顯得尤為珍貴。 於是,各種貪婪的捕食者——豺狼、獵狗、猴子、平頭哥等,都對鴕鳥蛋垂涎三尺,連非洲土著部落也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獲取這些奢華的“美味”。 正宮在布蛋時,總會精心將自己的蛋置於中間,而將“贅蛋”放在四周,一旦有人前來偷蛋,自然會先動手拿走週邊的蛋。 這種策略有時甚至會故意把別人的蛋放在外面作誘餌,無情地吸引小偷的注意。 更有意思的是,鴕鳥蛋那堅硬的蛋殼使得不少小偷根本無從下手,於是便有人研發出專門科技來破解這一難題——比如埃及禿鷹,就曾因鴕鳥蛋誘惑學會使用工具,用嘴叼起小石塊砸蛋殼,雖然準頭不佳,但多試幾次總能砸破蛋殼大快朵頤,真是機智非凡。
世上最大的鳥蛋,確實魅力無窮。 既然是人人喜愛的寶物,自然也少不了人類對它的鍾愛。 說到人類與鴕鳥的淵源,考古學家總是津津樂道。 據傳,非洲古人類遺址中常能發現鴕鳥蛋殼,這表明自遠古以來,人類就已愛上鴕鳥蛋。 而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甚至利用鴕鳥蛋開發出了一種“測鳥法”,成功測定了最早可追溯至50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 大英博物館更是珍藏著多件鴕鳥蛋裝飾品,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義大利貴族墓葬。 經過同位素分析,人們發現這些珍品竟都是源自遙遠的埃及,這暗示在青銅時代的歐洲,就有人將鴕鳥蛋當作珍貴商品進行交易。 隨後,人類對鴕鳥羽毛的興趣空前高漲——在十三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期間,鴕鳥羽毛成為戰利品流入歐洲,一時間,無論服裝還是王冠,只要點綴上鴕鳥毛,就成了高貴的象徵,媲美黃金和寶石的珍稀。 數百年後,直至二十世紀初一戰結束,人們才逐漸摒弃這虛飾的裝扮,開始重視鴕鳥肉、鴕鳥蛋和鴕鳥皮的實際價值。
事實上,早在十九世紀,非洲就已開展鴕鳥養殖業。 最初,歐洲人熱衷於鴕鳥的羽毛,通過售賣毛皮獲利; 而進入二十世紀後,人們逐漸變得務實起來,鴕鳥肉、蛋及皮革的商業價值開始嶄露頭角。 此後更出現了諸如騎鴕鳥大賽等觀光娛樂項目,使得鴕鳥養殖業的盈利點多元化。 首先談談鴕鳥肉——雖然名為“鳥肉”,卻呈現出紅肉的質感,口感與瘦牛肉頗為相似,煎、烤皆宜。 同時,營養學家指出,鴕鳥肉脂肪含量僅為牛肉的十分之一,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理想食材,非常適合低膽固醇飲食人群; 而其所含的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也普遍高於其它肉類,既美味又營養,再加上飼料增重比遠勝牛類,一切看上去都那麼完美。 再說鴕鳥皮,這種罕見的家禽皮具兼具柔軟與強韌,經適當加工後可以媲美牛皮,製作皮包、皮鞋等產品皆極具潜力。 更令人驚訝的是,鴕鳥蛋不僅可供食用,還能選取出毛髮作為填充物,甚至連鴕鳥的眼睫毛都能製成畫筆,真可謂渾身都是寶。
理所當然,眾多投資者紛紛看上了鴕鳥養殖業。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全球曾掀起一股鴕鳥養殖熱潮,一對種鳥的價格高達四萬美元,簡直荒誕至極。 不過這股熱潮很快在九十年代末逐漸降溫,種鳥價格也跌至五百美元,鴕鳥終究未能走進人們日常生活。 究其原因,除了養殖技術尚不成熟、缺乏專業研究支持外,市場因素也不容忽視——畢竟讓人們普遍接受鴕鳥肉並非易事。 儘管推廣上屢遇阻礙,但與之前熱炒的河馬養殖相比,鴕鳥養殖顯然依然更具可行性。
這就是鴕鳥,一種充滿傳奇與智慧、速度與魅力並存的動物,不僅在自然界中獨樹一幟,也為人類帶來了無數啟示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