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深海奇緣:海猪與帝王蟹的奇妙共生

地球上所有動物終將走向生命的終點,就連龐大的鯨魚也不例外。 若非人類獵殺,它們大多數的結局是兩種之一:有的因命運巧合漂至岸邊,在一聲巨響中宣告客死異鄉,甚至化身生化炸彈; 而更多的,則悄無聲息地沉入海底,成為萬物迴圈的源泉。 深海中,缺乏陽光的照射使得光合作用難以發生,生靈們只能依賴從淺水層飄灑下來的動物碎屑、浮游生物殘骸、藻類以及動物的糞便維持生命。 可惜,這些海洋“雪”大部分在兩百到一千米深的中層水域就被消耗殆盡,抵達海底的僅是那殘羹剩飯中的殘羹剩飯,數量少得可憐。 一旦一塊十幾噸的鯨肉突然墜落深海,產生的轟動效應自然不言而喻。 鯊魚、芒鰻、章魚、蹲龍蝦等嗜腐之徒會蜂擁而上,將其皮肉啃個乾淨,剩下的骨架則成為食骨蠕蟲的樂園——這些蠕蟲依附在鯨骨上,足以供它們繁衍生息二十年,就好比鯨骨成為了深海中的樂園。 即使連骨頭被消耗殆盡,還有精油和碎屑滲入海床,與泥漿和沙土融合在一起,難以利用。

深海奇緣:海猪與帝王蟹的奇妙共生

那麼,這部分寶貴的營養是否就此白白浪費呢? 這時,今日的主角——海猪閃亮登場了。 說到海豚,有觀眾曾提問:古文中“豚”意指猪,但海豚怎麼看都不像猪,於是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真正名副其實、外形俏皮的“海猪”。 在生物分類上,海猪隸屬於麂皮動物群,與大家熟知的海參同科。 它只生存於深海海床,通常生活在一千米到六千米的水深之中,囙此極少見於市面上的捕撈。 即使偶爾被拖網捕撈,由於身體過於脆弱,常常瞬間化為一灘果凍般的物質,這也是它難以在水族館中露面的原因。

為何海猪會與猪掛上鉤呢? 其實僅從外觀就能看出——海猪那半透明的外表散發著明顯的粉色調,與猪肉的顏色驚人地相似,再加上它那圓滾滾的身軀和短小的四肢,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那憨態可掬的小猪。 雖然海猪只有十到十五釐米,體型遠不如陸地上的猪,而且腿的數量也有所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它那俏皮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海猪的獨到之處不僅僅在於外形,更在於它獨特的生活方式。 有句俗語形象道地出:“好白菜都讓猪拱了。”這裡的“拱”意味著猪寧願彎腰拱土,也不會浪費那些不被利用的有機物。 深海中,海猪正是用這種管道生活:它們利用頭部周圍生長的十根類似觸手的小手,在海底“拱”出泥沙,把附著著食物顆粒的泥土粘集後送入口中,再將淨化後的泥沙排出體外,為深海環境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潔大掃除”。 與此同時,那些輕易能捕捉到的漂浮海洋雪和巨塊鯨肉,則留給了其他深海生物共亯。 海猪這種大公無私、不爭不搶的品格,實在令人欽佩。 此外,有生物學家將海猪形容為深海的“蚯蚓”,它們像蚯蚓般在海底穿梭挖動,既鬆動了海底的泥沙,又促進了含氧量的提高,為其他微生物創造了更好的生存環境。

你或許會好奇,弱不禁風又行動遲緩的海猪是否會成為眾多天敵的獵物呢?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首先,作為海參的一員,海猪能分泌海參毒素,若有動物誤食,其神經系統便會遭受嚴重破壞,可謂是弱中有威。 其次,海猪體內水分佔據主導,真實食用價值極低,宛若一個灌滿水的橡膠手套。 其內部結構簡單,主宰著一根從入口到出口的腸道,就連行走都不是依賴肌肉,而是通過不斷進出不同的水腔,以液壓管道撐步前行。 如此一來,既有外在的防禦毒素,又因體內鮮有可口的組織,使得絕大多數捕食者望而卻步,海猪便能安然無恙地在深海中悠然漫步,繼續專注於它那“拱沙養生”的生活。

而這還不是全部! 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詹姆斯·巴裏博士,作為海洋生態第七層次的權威專家,曾在2011年利用遙控潜水器深入深海時,發現了一群頗為特別的海猪。 細緻觀察後他驚奇地發現,有部分海猪腹部竟隱約露出一抹紅色,原來是幼年帝王蟹正緊緊依附在它們的身體上,充當起保姆的角色。 進一步統計顯示,約有96%的幼帝王蟹選擇鑽入海猪的腹部,觀察的兩千六百多只海猪中竟有四分之一成為了這種奇特搭檔的庇護者。 研究人員推測,帝王蟹之所以做出如此離奇的選擇,主要是因為年幼的帝王蟹頻繁蛻皮,在深海平原上缺乏躲避天敵的場所,而海猪那安全感十足的形象則正好成為了它們理想的“流動避風港”。

畢竟,海猪不僅不會因幼帝王蟹的依附而計較,反倒給了它們無微不至的保護; 更重要的是,它那緩慢的爬行速度保證了即便小帝王蟹蛻完皮也能長時間依附,不必頻繁更換保姆。 至於海猪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現時科學家尚未明確,多數證據顯示,它似乎對此泰然處之,偶有畫面甚至記錄到海猪奮力擺脫依附的小帝王蟹,囙此,學界普遍認為海猪對這種關係持“無所謂”的態度,而這種現象在其海參親戚中則司空見慣。

而說到海參家族,他們普遍具有簡單而原始的體構,內臟主要依賴於腸胃系統運作,前後各有一孔,既能攝食也能排泄,甚至呼吸也通過肛門進行,再加上繁殖功能,使得它們的肛門區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蟹汁腔”。 在這種“蟹汁腔”中,一些體型較大的刺身物種,如學名為“sticher birds hmonmany”的生物,體長可達半米之巨。 巨大的“蟹汁腔”也讓某些隱魚有了可乘之機——這些魚類最鍾情於隱匿在海參的肛門,尤其在面對大型海參時毫不猶豫地鑽入其中,當它們探出頭來悠閒進食漂浮在外的浮游生物時,仿佛在享受自己的小天地。 若遇危機,隱魚便立即縮回海參體內,無人能覓其踪迹。 更有甚者,隱魚還會與同伴共處,“租住”在這安全的小屋內,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大多數情况下,隱魚與海參可謂和諧共生,但也有例外:例如名為“黃巨參”的海參,其體內的隱魚竟敢大快朵頤地吞食海參的生殖腺,使得海參苦不堪言,甚至不得不緊閉肛門防範。 狡猾的隱魚則會先用尾巴堵住海參的出氣口,待海參迫於呼吸之急打開防線,便順利進入。 事實上,不止是隱魚,其他如螃蟹、蝸牛等小生物也常常鑽入海參的“門廳”,由此可見,海參家族幾乎擁有一種天然的包容性,是一個極其和諧的大家庭。

熟悉寶可夢的朋友們或許還記得那個叫“全海參”的角色,其專屬技能“飛出的內在物”便是類比海參遇到危險時噴射內臟的防禦機制。 正如法國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巨維液所描述的那樣,海參在面臨捕食者時,會從肛門噴射出一團團白色粘稠物質,這些物質不僅粘住對方、含有毒素使其麻痹,而且在心理上也能震懾敵手,令膽小的捕食者望而卻步。 更令人驚歎的是,海參每次噴射後數周內便可完全再生,如同壁虎換尾或章魚斷臂一般,防禦機制始終線上。 科學研究還表明,海參排出的廢物中的有機物含量幾乎與磷相當,幾乎比攝入時還要乾淨得多,這種淨化作用有效防止藻類過度繁殖引發缺氧現象,並調節海水的酸堿平衡,無論淺水還是深海,都離不開海參家族默默做出的巨大貢獻。

如此一來,這個既溫順又環保的高尚家族——海參及其親戚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僅是生態系統中的“清道夫”,更是海底世界不可或缺的守護者。

是否還想聽聽它們如何走上餐桌的奇聞軼事? 看這回,我們就先把話題留在這裡,靜待下一次深海奇緣的揭幕。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