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揭開謎底:石虎為何沒能成為家貓?

石虎沒能變成家貓的兩個原因,現在臺灣石虎的最大威脅除了流浪犬和路殺,還有什麼?

揭開謎底:石虎為何沒能成為家貓?

從中國養貓的起源說起,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古代本來沒有家貓,後來玄奘法師到天竺國取經,發現當地流行養貓,因為佛家養貓能防止佛經被老鼠啃壞。 玄奘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連佛帶猫一起引進了中國。 從那以後,中國才有了家貓。 這種說法現在已難以考證,但歷史文獻和畫作顯示,中國確實從唐代開始家貓數量迅速新增。

比如著名的《唐人宮樂圖》中,桌子底下趴著一隻貓,這類人猫和諧的畫面在唐代之前非常少見。 現代DNA研究也證實了家貓並非中國本土動物,而是起源於一萬年前新月沃地的五只猫,如今全世界的家貓都是它們的後代,全球已有六億只之多。 囙此,唐代以前中國可能確實沒有家貓。

問題來了,農業社會老鼠橫行,沒有猫的古人如何防鼠? 古籍記載中有一種名為“狸”的動物負責捕鼠。 《韓非子》記載:“使雞司夜,令狸止鼠,皆用其能”,意為狸抓老鼠像公雞打鳴一樣自然。 《呂氏春秋》中也寫道:“狸處堂,而眾鼠散”,表明狸在古代就扮演著猫的角色。 但中文中的“狸”並非特指,可能是貉、果子狸、靈貓甚至狐狸。 那麼,這種捕鼠的狸究竟是誰? 為何後來又被家貓取代?

科學家研究後發現,這個“狸”可能就是豹猫,即石虎。 豹猫是典型的亞洲貓科動物,分佈廣泛,從中國東北到東南亞熱帶雨林都有踪迹。 過去認為所有豹猫都是同一物種,2017年科學家才將巽他群島的豹猫亞種陞級為獨立物種。 豹猫英文名是Leopard Cat,西方也稱Asian Leopard Cat,中文則有豹猫、錢猫、狸猫等多種叫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虎”,臺灣普遍使用這個名稱,因為豹猫受到驚嚇時會僵住不動,仿佛被石化。

雖然豹猫外形酷似家貓,但在分類學上它們並不近親,豹猫屬於豹猫屬,最近的親戚是專門捕魚的魚猫。 相比之下,家貓與豹猫的關係要遠得多。

如何辨識豹猫呢? 除了身上的斑點,最顯著的是頭部眼窩靠近鼻樑處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條紋延伸到頭頂,形成深淺相間的豎紋。 此外,豹猫耳朵背面黑色,中間有一個大白斑,起到警示作用。

陝西泉護村仰紹文化遺址出土的五千年前貓科動物骨頭,最初被認為是家貓,但2016年研究確認是豹猫骨頭。 這表明在家貓引進前,中國可能曾嘗試馴化豹猫作為家養動物對抗老鼠。 然而,豹猫的馴化並未成功。

豹猫馴化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豹猫喜歡用糞尿標記領地,領地意識極强,不適合大量圈養; 二是豹猫除了捕鼠外還大量捕鳥,缺食物時甚至捕雞,囙此被稱為“抓雞虎”。 這兩點讓豹猫難以適應家養環境。

隨著唐代家貓的引入,性格溫順且專職捕鼠的家貓迅速取代了豹猫。 豹猫最終被迫“退休”,回到野外生活。

然而,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豹猫又進入了家貓圈子。 很多愛猫人士希望養一隻大猫,於是豹猫和家貓的雜交品種——孟加拉猫便應運而生。 孟加拉猫擁有豹猫的野性外表和美麗斑紋,滿足了人們養“大猫”的夢想。 但雜交後的孟加拉猫性情仍然偏野性,在世界各地的養殖規定不一,養之前需瞭解當地法規。

現時臺灣的豹猫(石虎)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數量銳減至不足500只,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破碎化、頻繁發生的路殺事故、流浪犬襲擊,以及被毒餌、捕獸夾等意外致死。 為了避免石虎步雲豹後塵,臺灣正在積極進行人工繁育和野化訓練,包括培養幼崽的捕獵能力及對人類和犬類的警惕性,再重新野放回山林。

只要野放工作持續取得成功,石虎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