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鯨為什麼是大王烏賊的一生之敵? 它們能抵擋虎鯨群的攻擊嗎? 抹香鯨的糞便——龍涎香,為什麼比黃金還貴重?

咱們的話題啊,就從可能讓你一夜暴富的“石頭”說起。 說在2020年的時候啊,一比特叫做Naris的泰國大叔在海灘上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幾塊石頭。 結果他用打火機一烤,這石頭竟然會發出香氣。 這事兒被一比特商人知道後,那商人居然願意出240萬英鎊買下這些石頭,把泰國大叔都驚呆了。 其實在這之前,臺灣蘭嶼也發生過類似的事兒:一比特李先生在海邊撿到了一塊石頭,後來一估值,高達600萬新臺幣。 好傢伙,在海邊散散步就能一夜暴富,運氣來了,真是擋也擋不住,是吧?
那麼,這些石頭怎麼就這麼值錢呢? 它們到底是什麼東西? 咱們先來看看它的來歷。 說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有個翻譯官叫費信。 鄭和七次遠航,費信跟去了四次。 這一路上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非常多,於是費信就寫了一本書,叫《星槎勝覽》,又稱“大西洋記”。 書中記載了沿途44個“國家”的見聞。 當然了,那個年代所謂的“國家”,很多都是小島或幾個山頭,也都叫什麼什麼國。 這其中就寫到了一個島國,名字叫做“龍涎嶼”。
按照現在的說法,一般認為這個“龍涎嶼”指的是印尼蘇門答臘北部海域的布勒韋島。 那麼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咱們從名字就能猜到一點端倪——“涎”就是口水的意思,所謂“垂涎三尺”的“涎”。 “龍涎”當然就指“龍的口水”。 在《星槎勝覽》裏是這麼記載“龍涎嶼”的:
“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郊戲而遺涎沫。其龍涎初若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堅大泥。或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准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為貴也。”
意思就是說,一到春天,天上有很多“龍”在嬉鬧,流下的口水最初是膠狀,帶有魚腥味,時間久了會變成一個硬塊。 如果拿到蘇門答臘那邊去賣,一斤就能賣到一百九十二個蘇門當地的貨幣,相當於中國的四萬多文銅錢,非常昂貴。 由此可見,龍涎嶼盛產的“龍口水”是稀世珍寶,也就是“龍涎香”。 顧名思義,這“龍涎香”可以發出特殊的香味。 它歷來被用作高級的熏香、香料、催情劑,乃至藥材。 因為極其稀有,古代時基本上都是當成寶物來進獻給皇上。 一直到現在,龍涎香依然很緊俏。 如果哪款香水的原料裏真用到天然龍涎香,那肯定不會便宜。
說了半天,這“龍涎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當然不會真是龍的口水,是吧? 實際上,新《星槎勝覽》裏已經給過暗示,說它“頗有魚腥之氣”。 說明這東西很可能跟“魚”有關; 而下一句更明顯:“或大魚腹中剖出,若鬥大圓珠一枚,絕有魚腥焚之,其發清香可愛”。 好傢伙,原來在大魚肚子裏也能找到! 這樣一來,“龍的口水”就純屬糊弄人了。 所以乾脆直接揭曉答案吧:這所謂的“龍涎香”,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抹香鯨的大便。
當然,抹香鯨的絕大多數糞便都只是普通的糞便,只有極為罕見的情况下,才會形成龍涎香。 而且這裡面離不開與抹香鯨相愛相殺的大王烏賊對它的“助攻”——或者說貢獻。
抹香鯨和大王烏賊
抹香鯨,可以說是鯨魚中最容易辨認的一種。 只需要記住兩點就能不會搞錯:
- 超級大的腦袋
從長度上看,它的腦袋能占到整條鯨身的三分之一。 其他鯨魚腦袋通常呈尖形,而抹香鯨腦袋前部的輪廓則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方形,仿佛一根大木頭在水面上漂著,非常醒目。 - 櫻桃小口
抹香鯨一張嘴,人見了都會驚到,因為那嘴實在是太小了。 大腦袋配小嘴,看起來極不協調。
咱們上次講虎鯨時提過,鯨魚分兩類:沒長牙的叫須鯨,靠過濾海水進食; 長牙的叫齒鯨,靠捕獵為生。 抹香鯨是齒鯨裏體型最大的一個,比虎鯨還大得多。 有人會注意到,抹香鯨其實只有下顎長牙,上顎對應的是一排“插孔”,這意味著它並不能像虎鯨那樣撕咬獵物,只好選擇吃軟體動物。 那天底下最大的軟體動物是什麼? 當然是大王烏賊以及它的近親大王酸漿魷,這倆傢伙體型上不分伯仲,大王烏賊長度佔優勢,大王酸漿魷重量佔優勢,但都能長到十幾米、幾百公斤,兇悍得很。 可抹香鯨再怎麼說也是六十噸重的猛貨,雄鯨能長到十八米,體型完全碾壓大王烏賊。 就算櫻桃小口塞點“大王”,倒也不是難事,所以抹香鯨經常深潜到一兩千米去獵殺大王烏賊。
當然,大王烏賊好歹也是傳說北歐海怪“克拉肯”的原型,不可能束手就擒,哪怕打不過抹香鯨,也要讓它付出代價。 很多抹香鯨頭上常見的一道道傷痕,就是被大王烏賊的觸腕吸盤和利爪給刮的。 大王烏賊雖然是軟體,可不是每個部位都軟。 它的喙(就跟鳥嘴一樣)非常硬,抹香鯨根本消化不了。 通常情况下,抹香鯨會把這些喙存胃裡,等攢多了就吐出去。 但偶爾會有些喙被帶到腸道裏去了。 為了防止腸道被劃傷,抹香鯨的腸道就會分泌一種蠟質物,把烏賊喙包裹住,形成硬塊。 時間一長,這硬塊越積越大,有的會一直留在抹香鯨身體裏,有的就被排泄出去——這就是“龍涎香”的來歷。 它的密度通常在0.73到0.95之間,比水小,所以會在海面上漂。 最終大概率會被海浪沖到海灘上。 於是生活在海邊的朋友,偶爾在沙灘上散步,還真有撿到寶的可能性。
抹香鯨名字的由來
瞭解了龍涎香之後,大家就明白了抹香鯨這名字的中文來源——“香”。 而且抹香鯨自己大概也挺喜歡這個中文名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相比之下,它的英文名實在不太友好,就叫Sperm Whale,直譯過來就是“精液鯨”。 這也太離譜了吧,怎麼能這麼給人家起名呢?
這事兒還得從它獨特的大腦袋說起:抹香鯨的大腦是世界上所有動物裏最大的,足有6-9公斤重,比人類的大五倍。 不過,跟那碩大的頭部相比,6-9公斤的大腦並不能把整個額頭都填滿。 它那塊大額頭裏裝的,主要是一種名叫“鯨蠟油”或“鯨腦油”(spermaceti)的物質。
在石油化工出現以前,人類捕殺抹香鯨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獲取這種鯨腦油——用來製造潤滑油、蠟燭、肥皂、燈油等。 通常,一頭抹香鯨能提供1000昇以上鯨腦油,多的甚至接近2000昇,也就是一兩噸。 早年那些捕鯨人最初發現抹香鯨腦袋裏有這種半凝固、發白的蠟質時,以為那是抹香鯨的“精液”,所以直接給它取了個名字叫“Sperm Whale”。 後來雖發現這是個巨大烏龍,可這個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讓人哭笑不得。
那麼問題來了,抹香鯨腦袋裏裝這麼多油到底幹嘛用? 其實截至目前,科學家還沒完全研究透。 主流推測主要有兩個:
- 增强回聲定位
抹香鯨發出的聲波極强,最大可達約230分貝,甚至能在海裡傳到上千公里之外,儘管在我們人耳聽來只是一連串極短促的哢哢聲。 科學家就此推測,那巨大的腦袋裏鯨腦油或許像一個超級透鏡,用來增强或聚焦聲波。 - 調節浮力
抹香鯨最愛吃大王烏賊,它們都生活在深海,所以抹香鯨經常得潜到兩千米深處捕獵。 下潜時需要减少浮力,上浮時需要新增浮力。 有人推測,當抹香鯨往頭部充入冷水時,鯨腦油會凝固、體積縮小,從而减少浮力; 反之若加快血液迴圈讓油融化,則能膨脹增大浮力,幫助上浮。
至於究竟哪種推測更準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英語世界似乎沒有要改“Sperm Whale”這個名字的意思……
抹香鯨的家庭與“獨行俠”
看過咱們講虎鯨那期的觀眾可能還記得:虎鯨有母系氏族,雄虎鯨終生不離開老母親,只在交配時才去別的群裏待兩天,生下來的幼鯨由雌虎鯨群撫養。 而抹香鯨這邊則是完全不同:雄性抹香鯨在成年以後,一定會離開鯨群,獨自闖蕩江湖。 所以抹香鯨群裏永遠只有雌鯨和幼鯨,成年雄鯨頂多偶爾來交配一下,完事就走,生下來的幼鯨它不管。 為什麼會這樣,誰也說不清。 或許就像人類很多習俗一樣,你很難追根究底。
不過雄性抹香鯨敢獨自闖蕩,確實是有底氣的。 首先,雄抹香鯨和雌抹香鯨的體型差异極大,雄鯨的體重往往是雌鯨的三倍以上,戰鬥力自然强很多。 儘管虎鯨群有時會獵殺抹香鯨,但一般瞄準的都是雌鯨或幼鯨。 成年雄抹香鯨它們多半不敢招惹。 虎鯨群都不敢上,換句話說,成年雄抹香鯨幾乎沒什麼天敵,當然可以一個鯨走天下、當“大俠”了。
“大俠”們離開鯨群以後,多數時候是獨來獨往。 可偶爾也會有幾頭成年雄鯨凑一起,組個小群,類似“武林幫派”。 不過這種幫派相對鬆散,過幾年可能就散夥,等到年老時,多半又回到獨自生活的狀態,非常有大俠範兒。
同時,大俠也得“鋤強扶弱”。 有時雄抹香鯨會遠遠跟著雌鯨群,大概隔幾公里那種。 一旦虎鯨群出現,企圖襲擊雌鯨群,大俠就會飛速趕來,揮舞那條巨大尾鰭,擋在雌鯨群前面,來個英雄救美。 當然,也有人猜測它們跟踪雌鯨群是為了蹭交配機會,恰巧碰上虎鯨群來襲,就順便當回英雄。 無論如何,英雄救美成功後,接下來的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萬一虎鯨群出現時,附近沒有“獨行俠”怎麼辦? 雌鯨群自己也會擺出一招“瑪格麗特圓陣”:眾雌鯨排成一圈,把幼鯨圍在圈心,全都頭朝內、尾朝外,用尾鰭拍打逼近的虎鯨。 因為這隊形像一朵雛菊,所以才叫“瑪格麗特圓陣”。 如此一來,虎鯨的攻擊基本也能被阻擋。 對虎鯨來說,找落單雄抹香鯨是難度係數滿格,圍成陣的雌鯨群同樣難啃。 想想還不如去找海豹之類的動物下手更輕鬆。 也難怪抹香鯨成了“可遇不可求”的虎鯨大餐。
抹香鯨怎麼睡覺?
咱們都知道,鯨豚類屬於哺乳動物,用肺呼吸,不像鯊魚那樣用鰓。 也就是說,它們要到水面換氣,所以鯨魚標誌性的噴水柱其實是呼氣,把肺裏的空氣帶著鼻孔裏的水一併噴出來。 而要換氣,就涉及一個問題:鯨魚在水裏睡覺會不會被憋死?
為了解决呼吸問題,鯨豚類一般有兩種辦法:
- 少量多次
它們不會像陸生動物那樣一次性長睡幾個小時,而是分多次小睡,每次十幾分鐘或幾十分鐘。 以它們的肺活量,一口氣足够支撐這短時間的睡眠。 - 左右腦輪休
它們睡覺時從不讓整塊大腦同時休眠,而是把大腦分成左右兩半,輪流睡覺。 這樣既能及時浮上換氣,也能在睡覺時保持一定警覺,一舉兩得。
不過,要論睡姿的奇葩,抹香鯨絕對排名第一。 大家只要看過抹香鯨群集體睡覺的畫面,這輩子估計都忘不了:一頭頭抹香鯨像根大木頭似的豎直立在水裏,一動不動。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睡,大概只有抹香鯨自己知道。
再者,就睡眠時長來說,此前研究一直認為長頸鹿是哺乳動物裏睡得最少的,每天只睡兩小時左右; 可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抹香鯨每天只需要7%左右的時間睡眠,算下來也就一百來分鐘,就能保持良好狀態。 它們的睡眠品質簡直逆天。
如果真有人能通過研究抹香鯨的睡眠秘密,讓人類也只需要每天睡兩個小時……那“睡眠不足”這個難題可就徹底解決了。 到那時候,人類多出來的那些時間,是該多工作、多玩樂,還是乾脆再補覺? 大概又會變成另一個煩惱,是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