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捕獵堪比猛虎,外形似霸王龍——揭開“死亡鵜鶘”鯨頭鸛的霸氣真面目


能斬殺巨蜥和鱷魚,捕獵技巧似老虎,世界上最像霸王龍的動物——鯨頭鸛。

咱之前提到過非洲的肺魚,說它跟普通魚不一樣,演化出了用肺呼吸的能力。 之所以會這樣,是被環境逼出來的:當地雨季和旱季分明,一到炎熱的旱季,水變得很淺,含氧量降低,只靠鰓呼吸的魚就會十分難受。 這時,肺魚的優勢就顯現了——它能把頭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而且即使池子裏的水全幹了,它還能鑽進泥裏休眠。 一年不下雨也幹不死,這可不是一般的魚能做到的。 肺魚正是如此演化出了典型的環境適應性,可以說相當成功。

捕獵堪比猛虎,外形似霸王龍——揭開“死亡鵜鶘”鯨頭鸛的霸氣真面目

不過,肺魚萬萬沒想到,當地竟然還有一個狠角色,專門針對它也演化出了相應的捕食本領,成了它一生的天敵。 這個狠角色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鯨頭鸛。 它的外形相當霸氣:那張大嘴、犀利的眼神,以及恐怖的撞擊聲,都讓人一看就明白這貨不好惹。 更關鍵的是,鯨頭鸛的食譜同樣驚人:除了最愛的肺魚和其他一些大魚之外,甚至能捕殺尼羅河巨蜥和小鱷魚,可想而知那張大嘴有多生猛。 另外,鯨頭鸛還會用這張大嘴幹出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兒。

它和河馬也有非常奇妙的相處之道,是非洲大陸最神奇的動物之一。 所以,今天就來深挖一下鯨頭鸛。


1. 外形與體型:活著的“霸王龍”

鯨頭鸛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大型鳥類,長得極為奇特,讓人感覺仿佛回到了恐龍時代。 從它的體型和行為舉止來看,不少人直接稱它為“活著的霸王龍”,因為看上去既兇悍又古老。 鯨頭鸛身高大約在1.1米到1.4米之間,翼展可達2.3米到2.6米,體重能達到7公斤。 它能飛,而且飛起來很震撼,但通常飛不遠,一般也就幾十米到上百米的距離。 大多數時間,鯨頭鸛會像雕像一樣站在沼澤裏,一動不動,充滿了神秘感。

鯨頭鸛的學名是Balaeniceps rex,“rex”在拉丁語中意為“帝王”。 雖然從身高體重來看,它在鳥類中並不算頂尖,但要論氣場,“帝王”這個頭銜非它莫屬,就好比“百獸之王”並不是大象或長頸鹿,而是獅子一樣。 更重要的是,鯨頭鸛的戰鬥力也確實頗有“鳥中帝王”的意思,尤其是捕獵管道,竟然和老虎有異曲同工之妙,咱後面再詳細說。

英語裏管鯨頭鸛叫“Shoebill”,因為那張嘴長得像只鞋,更確切地說像荷蘭木屐。 對比一下的話,你會發現連質感都很像木頭,上面還有灰斑,像發黴了一樣,顯得髒兮兮的。


2. “鯨頭鸛”這個名字怎麼來的?

鯨頭鸛的中文名裏最讓人困惑的就是“鸛”字。 早年動物學家研究手段有限,只能根據外形和行為來給動物分類。 鯨頭鸛腿長,常在水裏吃魚,於是就和白鸛、黑鸛分到了一起,被叫作“鸛形目”。 後來到了1995年,人們用顯微鏡觀察鯨頭鸛的蛋殼,發現它在細微結構上和鵜鶘很相似,開始懷疑它其實屬於鵜鶘家族。 可鵜鶘有脚蹼,能在水面漂浮,用大嘴像抄網一樣撈魚生吞; 而鯨頭鸛並沒有脚蹼,基本不游泳,總是在淺水區站著,而且它的大嘴像鍘刀一樣能把獵物切碎,這跟鵜鶘還真不像。

直到2008年,基因測序結果終於證實,鯨頭鸛確實屬於鵜鶘目。 囙此,科學家把它從鸛形目劃到了鵜形目。 不過“鯨頭鸛”這個叫法早已約定俗成,也就沒有改。 而有些人給它起了個新綽號,叫“Death Pelican”(死亡鵜鶘),雖然聽著俗氣,可至少分類沒錯。 而且它盯著你看的眼神還真像“死亡凝視”,再加上體型不小,的確會讓人覺得它像一頭猛獸。


3. 捕獵利器:像鍘刀一樣的大嘴

說到鯨頭鸛的捕獵管道,它最仰仗的硬體設定就是那張大嘴。 長度大約19到24釐米,雖然比鵜鶘和禿鸛的嘴短,但嘴巴的粗度卻徹底碾壓其他鳥類,看上去也更具殺傷力。 它的嘴既硬且鋒利,上面還帶著一個鉤狀突起,能刺穿獵物,或者像刀一樣把獵物切斷。 這樣一來,鯨頭鸛在捕食時就不用只會生吞,大塊的獵物也能先切成段再吃,細嚼慢嚥還能更好地消化。 考慮到它最常捕食的肺魚經常能長到一米多,用這麼個鍘刀式的嘴顯然非常合理。


4. 捕獵策略:伏擊戰術+“雕像倒塌”

一般來說,淺水裏往往沒有大魚——水被曬透了,溶氧量太低,且地方不够隱蔽。 但肺魚能克服這些困難:它會鑽泥、能用肺呼吸,所以即便水很淺也能生存。 鯨頭鸛最愛吃的就是這種“大補”的肺魚。 然而,鯨頭鸛雖然殺傷力驚人,卻不擅長水裏的速度戰,想靠追趕去抓肺魚根本沒戲。 它的策略與老虎、獅子、豹子這類頂級捕食者類似,靠的是伏擊

伏擊戰術最關鍵的就是耐心。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見鯨頭鸛在沼澤裏一動不動,像尊雕像一樣。 對水下的魚而言,“雕像模式”的鯨頭鸛幾乎是隱形的。 它會悄悄觀察魚的位置,一旦發現肺魚浮上來換氣,鯨頭鸛就會極其緩慢地靠近,避免打草驚蛇,一直等到足够近時才發動雷霆一擊

老虎撲食是突然跳起猛撲,鯨頭鸛則因為雙腳陷在泥裏跳不起來,於是索性向前“倒”下去——這就是它的獨門絕技,堪稱“雕像倒塌”捕魚法:靜如雕像,瞬間傾倒,用那張大嘴正好砸在獵物身上,既擴展了攻擊範圍,又保證突然性。 研究顯示,鯨頭鸛用這一招的成功率可達60%左右,比老虎的平均捕獵成功率高多了。 所以說鯨頭鸛是頂級獵手毫不為過。


5. 與河馬的共生:意料之外的漁翁之利

除了肺魚外,其他魚類如鯰魚、羅非魚、恐龍魚等也在鯨頭鸛的食譜之內,但前提是它們得進入淺水區域。 令人意外的是,鯨頭鸛特別喜歡河馬。 之前咱講過河馬常把水攪得很渾,還會有“飛糞”的習慣,把水域弄得烏煙瘴氣。 受不了這種環境的魚就會遊往淺水區躲避,這時鯨頭鸛就能趁機捕食——許多魚都沒想到,有朝一日會被一尊突然倒下的“雕像”給吃了。

如果有機會,鯨頭鸛也不僅僅吃魚。 青蛙、水蛇、蜥蜴、老鼠等兩栖類和小型哺乳類也可能成為它的獵物。 甚至還有報告指出,尼羅河巨蜥和小鱷魚也會被鯨頭鸛殺死。 原因或許與食物無關,而是出於對自己鳥蛋和幼鳥的保護,“先下手為強、以絕後患”也能說得通。


6. 最“可怕”的競爭對手:自己的兄弟

實際上,小鯨頭鸛最擔心的並不是外來的天敵,而是自己的兄弟。 每年大約9月份,雨季結束後,鯨頭鸛就開始交配產卵。 它們是獨居生活,往往一生只固定一個配偶。 這段時間正好可以算到下一個雨季之前,把孵化、哺育幼鳥的整個週期都放在旱季裏,幼鳥長到能自立時,剛好趕上下一次雨季,生存概率更高。

鯨頭鸛的巢一般用紙莎草或蘆葦鋪成,直徑能有一米左右,非常巨大。 如果保持完好,一隻巢能用好多年。 由於鯨頭鸛是獨居,有各自的領地,一平方公里內通常不超過兩窩,以保證足够的水域供捕獵。 它們通常一次下1到3枚蛋,多數是2枚,但下蛋的時間會相隔幾天,這就為後面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在非洲赤道附近的旱季,最大的問題是高溫。 鯨頭鸛會把嘴當成水瓢,舀水澆到蛋上給蛋降溫。 至於自己,則有個看起來不太優雅但相當實用的招數:把尿撒在腿上,讓液體蒸發帶走熱量。

大約30天后,小鯨頭鸛破殼而出。 由於下蛋時間相隔幾天,破殼自然也一早一晚。 先出生的那只在體型與力氣上領先“一丟丟”,可正是這微弱的優勢,使它有了“欺負人”的資本,也暴露了它的陰暗面:會在父母不注意時拼命啄打另一隻,後者變得越來越虛弱,差距也越拉越大。 鯨頭鸛父母並不會封锁這事兒,還只會優先餵養強壯的那只。 這等於從一開始就只打算養活一個幼鳥,只有第一枚蛋出了意外或先出生的那只不健康,後來者才有生還的機會。

聽起來很殘忍,但這就是鯨頭鸛的生存法則。 它們每年只繁殖一次,需要這樣“雙保險”的策略來保證至少有一隻能順利成年。 背後或許還有另一層考量:鯨頭鸛長大後體型不小,吃得也多,沼澤資源有限。 一味新增種群數量並不明智,所以小鯨頭鸛的“手足相殘”也可以視為控制種群數量的一種演化策略,根植在它們DNA裏的生存之道。


7. 來自“死亡鵜鶘”的震撼:機槍般的撞擊聲

觀鳥愛好者曾評選過“非洲最令人嚮往的鳥類”,第一是灰冠鶴,第二就是鯨頭鸛,甚至排在鴕鳥之前,可見它在鳥圈的人氣相當高。 這人氣來源於它獨特的氣質:不光是那種神似霸王龍的外形、眼神和舉止,還有它的叫聲(或者說撞擊聲)。

準確講,這並不是真正的“叫聲”,而是鯨頭鸛用上下顎撞擊發出來的“哢噠哢噠”聲。 人類在寒冷時上下牙打戰,發出的聲音也類似。 有時它聽起來像機槍聲,有時又像某種怪獸的吼叫。 特別是鯨頭鸛在發出這種聲音時還會把頭仰起來,瞬間就給人一種“怪獸即視感”。

不過,鯨頭鸛大多數時間並不怎麼“開口”。 只有兩種情形會用這種聲音:一是尋找配偶,因為它們不像群居水鳥那樣都聚在一起跳舞求偶,而是分散獨居,需要通過巨大的聲響來吸引异性; 二是宣示領地。 當其他鯨頭鸛侵入時,這聲音就成了“趕走不速之客”的利器。

正如老虎只有在求偶或宣示領地時才會震天一吼,鯨頭鸛平時同樣沉默寡言,但“一鳴驚人”。 從這個角度看,它們的王者之氣又多了幾分。


8. 數量減少與保護現狀

這麼獨特的鯨頭鸛,為何動物園裏並不多見? 原因簡單:人工養殖的鯨頭鸛很難繁殖下一代。 到目前為止,只有比利時和美國的兩家動物園成功繁殖過,所以靠圈養來擴大種群並不現實。 而且野生鯨頭鸛的數量本就不多,棲息範圍很有限(主要分佈在南蘇丹、烏干達、尚比亞等少數幾個非洲國家),對環境變化很敏感,是一種脆弱的物種。

2008年統計顯示,野生鯨頭鸛大約有5000到8000只; 到2016年則减少到3300到5300只左右,現在已被列為易危物種。 除了沼澤不斷被排幹,失去棲息地,它們還面臨偷獵的風險。 並不是為了吃肉,而是活體交易:在黑市上,有來自中東的買家出價1萬美元收購一隻鯨頭鸛,這對偷獵者來說誘惑太大。

為了打擊偷獵,動物保護組織和當地漁民合作,花錢雇他們在沼澤巡邏,一方面封锁偷獵,一方面統計鯨頭鸛的繁殖情况。 現時已初見成效。 另一個重要措施是幫助當地發展旅遊業:鯨頭鸛人氣高,自然能吸引遊客。 當地人可以開民宿、當導遊、賣手工製品,靠活的鯨頭鸛來賺錢。 只要把它們當成“財神爺”,人們便會主動保護鯨頭鸛和沼澤生態。


這就是能斬殺巨蜥和鱷魚、捕獵技巧與老虎相似、外形堪比霸王龍的神奇猛禽——鯨頭鸛。 它的存在不僅提醒我們,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更讓我們意識到,唯有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才能讓這些獨特的生命繼續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