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火焰墨魚:披著烈焰、四足漫步的海底時裝大師

上回聊到墨魚時留下一個伏筆——主角正是「火焰墨魚」。 這種怪異又絢麗的生物隸屬花墨魚屬,外型與常見墨魚截然不同,第一眼就足以驚豔所有潜水者。 它最經典的配色是高飽和的紅、黃相間,再配上沿身閃動的波紋,彷佛海底真正的火焰,囙此得名「火焰」。

火焰墨魚:披著烈焰、四足漫步的海底時裝大師

變色高手,自帶「盔甲」

火焰墨魚跟其他墨魚一樣天生擅長偽裝,能隨環境瞬間切換黑、白、棕等色調。 不過它的外型更「誇張」:全身佈滿先天長出的棘突,背部、腹部、頭頂處處是,彷佛永遠處於偽裝模式。 它的觸手則扁平又短,像在海底持續凹造型——要是不提醒,你很可能認不出它是墨魚。


「四條腿」慢步,游泳反成弱項

最荒誕的一點是:火焰墨魚常用「四足」在海床爬行! 仔細看,那對「前腿」其實是最靠腹面的兩根粗大觸手,形似海龜鰭足; 「後腿」則是腹面兩塊突出組織,配合前腿完成步態動作。 雖然墨魚家族以靈活游泳見長,但火焰墨魚因墨魚骨極小、浮力不足,加上肉鰭窄小,長距離游泳對它來說吃力得多,乾脆成了底棲健步客。

有需要時,它仍能靠祖傳的噴水反推短距離躍進,或勉强扇動鰭遊幾下,只是推力遠遜同族。


迷你體型,毒性成謎

火焰墨魚體長通常不到10 公分,最大也僅十幾公分; 體內墨囊小,噴出的墨汁難形成大片煙幕,逃生效果有限。 它主打的是「警戒色」——那一身火紅被視為對掠食者的毒性警告。

過去流傳它含有河豚毒素(TTX),毒性可與藍環章魚匹敵。 但2016 年美國研究團隊實測,每只火焰墨魚僅含約100 納克TTX(約0.0001 毫克),對人類致死量卻需1–2 毫克,也就是說要一次吞下上萬只才有危險。 換句話說,那抹烈焰紅或許更多是虛張聲勢,但偶爾仍可能出現「重口味」個體,想嘗鮮的人還是別輕舉妄動。


捕獵套路:小、快、狠

受體型所限,火焰墨魚專挑海床上的小蝦下手。 它悄聲接近,伺機伸出專門捕獵的長觸手,瞬間將獵物扯入口中——典型的「出其不意流」。


愛情戲碼:雌巨雄小,花式求偶

與澳大利亞巨型墨魚相反,火焰墨魚雌性體型更大、雄性小得多,視覺上頗為反差萌。 雄性會追逐雌性,一邊上演五光十色的「燈光秀」示愛; 若雌性冷淡,他還會鑽到對方腹下「死纏爛打」。 當雌性終於點頭,她會將所有觸手張成擁抱狀——訊號一出,雄性立刻上前,用交接腕將精囊送達指定位置。 受精後,雌性把卵一顆顆藏進石縫或珊瑚隙(偶爾是玻璃瓶),卵初呈白色,隨胚胎發育漸趨透明。 幼體破殼即為火焰墨魚的縮小版,可獨立捕食; 而母體完成產卵後不久即迎來生命終點,這也是墨魚與章魚家族短暫一生的共同宿命。


兄弟物種:北有「櫻花」,南見「火焰」

花墨魚屬尚有另一比特藝員——櫻花墨魚。 兩者習性相似,同偏好淺海泥沙底,但分佈區域分南北:櫻花墨魚棲於東海、日本海至東南亞; 火焰墨魚則自東南亞向南延伸至澳大利亞北部,兩者地盤幾乎不重疊。 對東亞潜水客而言,遇見櫻花墨魚的機率更高。


結語

火焰墨魚雖體型嬌小、逃生本領有限,卻以炫目的外衣與四足步態在海底舞臺上搶盡風頭。 感謝各位會員的支持! 至於會員專屬表情符號許久未更新,如果你有想「上架」的新角色,歡迎留言告訴我!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