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瓶幹儲水、血液封傷、倒掛蒼穹——索科特拉“外星三樹”魔幻進化史


咱們的話題得從地球最後一塊超級大陸——盤古大陸聊起。 距離今天大約5.5 億年前,地球上存在著另一塊超級大陸——岡瓦納,它由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半島等大片陸塊拼合而成。 當時,南極洲幾乎位於世界“中心”; 各大洲圍著它團團相擁。 到了3.6 億年前,岡瓦納與由亞洲、歐洲、美洲組成的老亞大陸對撞,合併為新的超級大陸——盤古大陸。

瓶幹儲水、血液封傷、倒掛蒼穹——索科特拉“外星三樹”魔幻進化史

盤古大陸存在了近2 億年,這一時期無論對海洋還是陸地生命都至關重要:從稱霸地球1.4 億年的恐龍,到最早的哺乳動物,都誕生於此。 可到了1.8 億年前(恐龍昌盛的侏羅紀),盤古大陸悄然裂解:

  • 非洲、美洲、南極三塊先分家,擠出大西洋與印度洋;
  • 澳大利亞又與南極“分手”;
  • 印度次大陸一路北撞,頂出喜馬拉雅
  • 非洲大陸輕輕一推阿拉伯半島,擠出紅海、亞丁灣,塑造了非洲之角。

就在這場“家庭鬧劇”裏,一個小陸塊被甩進阿拉伯海——索科特拉島。 它距阿拉伯半島南岸約380 公里,形如長條(長 132 公里、寬 50 公里),行政上隸屬葉門,卻被譽為:

  1. “阿拉伯海生物多樣性瑰寶”
  2. “地球上最像外星的地方”

1 聯合國科考隊的震驚

1990 年代,聯合國生物學家對島上一查:足足700 種動植物為索科特拉獨有——全球其他角落統統找不到! 200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只為保護這批孤絕生命。

原因何在? 大陸分裂後,非洲與阿拉伯氣候劇變,陸地上生物或滅絕、或徹底改頭換面; 而被“遺忘”在印度洋的索科特拉,卻擁有獨立的小氣候——長期高溫、極端乾旱。 為了活下去,島上生命各顯神通,開闢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進化支線。 以下三棵“外星樹”便是代表:


一、瓶子樹——把整棵樹變成“儲水罐”

第一次見它,你絕不會質疑“瓶子樹”這名字:粗壯樹幹比樹冠還大,造型多變——圓球、圓錐、柱狀、紡錘,甚至“連體瓶”。 它屬夾竹桃科天寶花屬,中文又叫“沙漠玫瑰”

在索科特拉,全年最高溫都在 30 °C以上,降水稀少。 瓶子樹複製了仙人掌的生存秘訣:

  • 葉片極少→降低蒸騰;
  • 樹幹肥厚→雨季儘量蓄水;
    *缺水時整樹落葉,只剩光禿樹墩。

更神奇的是,旱樹一旦盛開,會爆出大朵粉紅花——瞬間化身“花瓶”,與荒凉的地貌形成戲劇反差。


二、龍血樹——會“流血”的天然飛碟

《西遊記·柳林坡》中“樹幹流血”並非全無原型:天門冬科龍血樹屬約 120 種,絕大多數為灌木,唯索科特拉島的龍血樹高大成林。 樹皮受傷時,暗紅樹液湧出並迅速凝固,如同動物血結痂,古人稱之“血竭”或“麒麟竭”。 它既能入金瘡藥,亦可制“龍血漆”“龍血墨”,歷來帶著神秘色彩。

索科特拉龍血樹更以“飛碟”樹冠著稱:

  • 葉只生於最新枝端。 當枝端停止生長,它便一分為二,在新枝末端再長葉;
    *經過千萬次反覆運算,樹冠成寬大傘狀,上表面密葉、下表面密枝,整齊得仿佛人工修剪。

這一結構既减少土壤水分蒸發,又為幼苗提供蔭蔽。 可如今它們面臨雙重威脅:

  1. 全球變暖→島嶼更旱,適生地縮小;
  2. 人類活動→砍伐取“龍血”,山羊啃苗。 幸好保護措施已啟動,希望這株“外星飛碟”能長存地球。

三、猢猻樹——從“生命之樹”到“倒掛巨木”

最後主角換到非洲大陸:猢猻樹的果實鬆軟似麵包,是當地重要食物,更能儲水救命——鬆軟樹幹雨季吸水、旱季供給,人們甚至鑿洞當“天然水缸”。

全球共有8 種猢猻樹

  • 非洲大陸:1 種(樹幹可粗達 10 米)
  • 澳大利亞:1 種
  • 馬拉加西:6 種,其中“巨型猢猻樹”最魔幻——樹幹直徑 3 米,高可達30 米(相當十層樓),樹冠卻纖細,仿佛把根倒插蒼穹,故又被稱為“上下顛倒的樹”

結語

瓶子樹、龍血樹、猢猻樹——三棵各懷絕技的“外星樹”,哪一棵最令你驚歎? 歡迎在評論區揭曉你心中的“最魔幻樹王”!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