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3.25億年前昆蟲為何突然長出翅膀? 揭開昆蟲飛行演化之謎

3.25億年前昆蟲為何突然長出翅膀? 揭開昆蟲飛行演化之謎

昆蟲怎麼會突然擁有翅膀並具備飛行能力呢? 這個問題並不是憑空提出的。 根據化石記錄來看,這種現象確實顯得非常突兀。 現時發現最早、爭議不大的昆蟲化石出現在約3.8億年前,當時地球上並不存在帶有翅膀的昆蟲。 然而,最早明確有翅膀的昆蟲化石出現在3.25億年前,那時昆蟲的翅膀結構已經相當成熟了。 從3.8億年前到3.25億年前的五千多萬年間,尚未發現過任何具備中間形態翅膀的昆蟲化石,這種演化突然性令人費解。

當然,昆蟲不可能突然就長出翅膀,除非假設有外星文明在3.25億年前到訪地球並改造了昆蟲,但這並不現實。 囙此,科學家們只能一邊繼續尋找可能存在的中間形態化石,一邊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推測。 在地球生命史上,飛行能力一共獨立演化了四次:昆蟲、翼龍、鳥類和蝙蝠。 飛魚、鼯鼠等只能滑翔的動物不算在內,因為真正意義上的飛行需要主動扇動翅膀。

觀察翼龍、鳥類和蝙蝠可知,它們的翅膀都是從已有身體結構改造而來,翼龍和蝙蝠的翅膀都是通過前後肢與翼膜連接而形成,鳥類則是前肢長出羽毛變成翅膀。 這說明脊椎動物的基本身體結構並未發生根本變化,翅膀都是通過改造現有結構而產生的。 囙此,昆蟲也很可能通過類似途徑,某個身體結構原本有其他功能,後來逐漸演變為翅膀。

其中一個重要的線索來自一些昆蟲的幼蟲,比如浮游的稚蟲。 浮游和蜻蜓、豆娘一樣都屬於昆蟲綱的古老成員,是最早具備飛行能力的昆蟲之一,研究其演化過程具有重要參攷價值。 浮游的稚蟲腹部側面有兩排小翅膀狀結構,用於水下呼吸(即腮),並能上下擺動。 囙此,有科學家推測,昆蟲的翅膀可能是由腮演化而來的。 2020年一項研究發現,浮游的腮和翅膀在基因表達上具有許多相似性,這進一步支持了腮演化成翅膀的假設。 最初昆蟲胸部、腹部可能都存在腮,胸部的腮後來逐漸轉變功能成為翅膀。

除了腮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2017年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種可靠猜測。 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種古網翅目的若蟲化石,這些化石來自於晚石炭紀。 該若蟲在前三個體節上長有三對瓣膜,這些瓣膜通過關節與身體連接,可以活動和轉動,具有演變成翅膀的潜力。 儘管當時瓣膜的尺寸並不足以飛行,但可能最初用於調節體溫。 昆蟲是變溫動物,需要通過日曬提升體溫以新增活力,這些瓣膜增大了昆蟲接受熱量的面積,且能够調整角度以更有效地受熱。

在石炭紀時期,地球上開始出現大規模森林,許多昆蟲爬上樹尋找食物。 然而,上樹容易下樹難,當昆蟲偶然掉落時,這些瓣膜讓它們能滑翔一段距離,安全落到另一棵樹上。 這種優勢促使瓣膜逐漸演變得更大、更輕薄,最終形成了真正的翅膀。 但瓣膜最初的起源又是什麼? 2020年另一項研究探索了昆蟲與甲殼類動物的親緣關係,甲殼類動物和昆蟲擁有共同祖先。 研究人員發現,昆蟲原本和甲殼類一樣擁有八個腿節,但其中兩個腿節融合進昆蟲身體,昆蟲的翅膀可能就是從其中第八個腿節演化而來的。 這一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昆蟲翅膀來源於現有結構改造的理論。

當然,現時昆蟲翅膀的確切起源仍然充滿爭議,尚無定論。 簡單總結一下,昆蟲祖先從甲殼類動物分離出來並登上陸地後,兩個腿節融合到體內,其中的第八節演化出瓣膜結構。 這些瓣膜最初用於陸地上曬太陽取暖,後來意外地幫助昆蟲實現滑翔,逐漸演變成翅膀。 正是這種飛行能力,使昆蟲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類群,佔據了地球真核生物物種數量的一半左右,可以說,沒有翅膀,就沒有昆蟲今日的統治地位。 這便是昆蟲翅膀起源的故事。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