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九年二月的一天,一艘行迹詭異的船緩緩駛入墨西哥灣。 它時而開行,時而停泊,每次停下便將一具重物緩緩沉入海底。 乍看像塊漂浮木頭,仔細一瞧,竟是一條被繩索捆綁、加掛配重的巨型短吻鱷,就那樣一動不動地沉入深海。 這離奇操作引發了科學家們好奇——幕後黑手是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克雷格·麥克萊恩,他專攻深海生態系統研究。

眾所周知,深海食物匱乏、環境荒凉,動物數量稀少而分佈分散。 要研究深海生物,鮮有機會。 唯一的“盛宴”便是鯨落——鯨魚屍體沉入海底後散發氣味,周遭食腐生物聞聲而來,如同海底派對。 但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幾千米深海底要靠遙控潜水器碰碰運氣。
直到一九九二年夏,夏威夷大學的鯨落專家克雷格·史密斯教授想出妙計:將一頭擱淺的灰鯨拖回海裡,人工製造鯨落,從而第一手觀察深海食腐動物。 成果斐然,隨後“人造鯨落”成為研究常規,研究對象也從鯨落拓展到鯊魚屍體、海豹屍體,乃至牛骨、火雞殘骸,實驗範圍不斷擴大。
在這一背景下,麥克萊恩教授决定以短吻鱷為實驗樣本——路易斯安那州的短吻鱷已成入侵種群,河道、荒野、甚至高爾夫球場到處可見,數量多得連松鼠都比不過。 有時因食物不足,短吻鱷竟同類相食,甚至與人類發生衝突,州政府允許捕殺並對攻擊人類者實施安樂死。 教授從執法部門取得的鱷魚屍體,便是這次“鱷魚落”的實驗樣本。
實驗前,麥克萊恩教授有兩個主要推測:
- 氣味擴散慢——鱷魚堅硬的鱗甲密不透風,宛如罐頭,深海水稀薄,氣味擴散遲緩,食客可能來得比鯨落慢;
- 首位撕裂者——要打破這層鎧甲,候選者當屬尖牙利齒、善於撕扯的鯊魚,或能鑽入屍體、啃食內臟的盲鰻。 但究竟誰會第一時間抵達並撕開鱷魚皮?
實驗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鱷魚沉底不足二十四小時,第一批“食客”便源源到來,卻既非鯊魚,也非盲鰻,而是一群“籃球”大小、節節分明的硬甲節肢動物——大王巨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
大王巨足蟲為何來得如此迅速?
- 嗅覺靈敏:不到一天便探測到氣味,八九只大王巨足蟲迅速聚集;
- 游泳能手:它們看似笨拙、爬行緩慢,實則憑四對大足與四對游泳脚,游泳非常靈活。
不光速度驚人,它們在對付堅硬“鱷魚罐頭”時也毫不含糊:
-利用鉗狀的行走足輕鬆撕裂鱗甲,露出鱷魚肋骨;
-數只巨足蟲一內一外同時開工,狼吞虎嚥,速度驚人,幾乎分毫不留。
他們來自哪裡? “陸地丸子蟲”的深海親戚
生活在潮濕陰暗角落、遇驚即滾成球的“西瓜蟲”、“皮球蟲”,學名豸形目(Isopoda)的鼠父蟲,外形與大王巨足蟲十分相似。 它們都屬於節肢動物門、軟甲綱、等足目,與蝦、螃蟹同科。
家族中還有更“奇葩”的親戚——食舌蟲,寄生在鯛魚口腔,用利爪切斷魚舌血管,使魚舌萎縮後佔據其位置,成為魚的新“舌頭”。 這也是唯一已知能替代宿主器官的寄生蟲。
而大王巨足蟲身材最大可達半米,是陸地“丸子蟲”體型的數十倍,這正符合深海巨型化規律。 深海生物因食物稀缺,需“聚一次吃數年”,於是越大越能儲存更多能量。
鯊魚也成獵物? 絕無僅有的“鯊魚臉啃”
在探索頻道《鯊魚周》二〇一五年一期節目中,兩隻絞鯊被置於深海籠中,其中一隻突然狂暴翻滾,一看竟是一隻大王巨足蟲咬住其面部,無論鯊魚如何掙扎都不放手。 下一幕,鯊魚已無生命迹象,一群巨足蟲圍上去大快朵頤。
日本水族館“一號”之謎:五年絕食傳奇
日本一座水族館曾展養一隻編號“一號”的大王巨足蟲。 起初它正常進食、活動,卻從二〇〇九年一月起拒絕吃任何東西,飼養員換食物、調水溫均無效。 此後連續四年,記者和觀眾持續追跡其“絕食記錄”,直到二〇一四年情人節,一號在水族箱內離世,終結了長達一千八百六十八天的不進食傳奇。 解剖後未發現任何疾病,一號為何“餓死”,至今成謎。
人見人愛? 街頭“摸蟲”實驗與背後構造
曾有節目拿真實大王巨足蟲作街頭實驗——表面冷靜的行人內心卻頗為慌亂; 也有人覺得它圓潤可愛。
解剖其身體,可見:
- 七對行走足:在爬行和進食時承擔主要作用;
- 胸節柔軟區:雌蟲在此形成育兒袋,卵直徑可超十毫米,為所有無脊椎動物之最;
- 五對腹足:既用於游泳,也兼作鰓呼吸。
瞭解了它的結構與功能,或許就沒那麼可怕了。
“外星臉”與大批周邊
大王巨足蟲最“酷”之處在於那張外星臉:
- 三角形巨眼:內含反光層,宛如會發光的猫眼;
- 臉型輪廓:讓人聯想到星戰中黑武士達斯·維達的面具。
在日本,人氣極高的它已走進無數水族館及周邊創意商品:抱枕、布偶、釘書機、扭蛋,最潮的還屬手機殼——“巨足蟲抱手機”既護機又炫酷。
能吃嗎? 味道與保護之間
因為與龍蝦、帝王蟹同屬軟甲綱,不少美食愛好者遐想:大王巨足蟲能否端上餐桌? 東亞、東南亞部分地區確有炸、炒、蒸著吃的做法,口感與蝦蟹相似,富含優質蛋白。
但大王巨足蟲不易養殖,捕撈管道也未成熟,絕無大規模商業漁獲; 市面見到的多為副漁獲,且體型偏小。 真正半米巨型的,多產自中美洲深海。
總結
大王巨足蟲不僅是深海生態中不可或缺的“清道夫”,對淨化海底環境功不可沒,其外星般的模樣與神秘習性也贏得眾多粉絲的喜愛。 與其沉迷於食用,不如讓它們繼續守護深海,一起做海底的清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