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德克薩斯州的一處海灘吸引了科學家的目光——一隻海龜正在沙灘上產卵,本無新奇之處,但當他們仔細觀察時卻發現,它的背甲上別著一塊白色的標記,前腿上還有金屬標籤。 沒錯,這是一隻被科學家標記的海龜,研究人員已經等了它整整13年。

1983年,它在這片沙灘出生; 13年後的1996年,它竟然準確無誤地回到了故地產卵——這份驚人的“歸巢本能”讓人驚歎。 那麼,海龜為何總要回到出生沙灘產卵? 它身上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世界上現存的海龜僅有七種。 下麵,就讓我們逐一認識:
- 棱皮龜:不僅是最大的海龜,也是最大的龜類——包括陸龜在內。 它隸屬於棱皮龜科,身體可長到兩米以上,體重六七百公斤。 它的甲殼並非堅硬如瓷,而是柔軟如皮革,表面佈滿一條條凸起的棱脊,囙此得名。 棱皮龜是水母的“專業戶”,每日可攝食百斤,驚人的新陳代謝讓它幾乎整日遊弋,僅有0.1%的時間休息。 更神奇的是,它體內產生的熱量能使體溫比水溫高出18°C,這在冷血動物中極為罕見。
-其餘六種海龜均屬海龜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綠海龜。** 綠海龜**之名並非因外表,而是體內脂肪呈綠色,長期攝食海草所致。 幼年期的綠海龜吃魚蝦、水母等動物性餌料,成熟後才轉而啃食海草。 它們不僅“吃海草”,還助力海草繁殖:每只海龜每天可散播約25粒海草種子,並且其糞便中的種子發芽率更高,生長更旺盛。
- 棱皮龜之外,另一熟悉面孔是玳瑁。 它隸屬海龜科,甲殼透亮而精美,自古被用於工藝品製作。 因過度捕獵而數量銳減,建議大家切勿購買相關製品。 玳瑁以啃食海綿為主,海綿富含碳酸鈣與二氧化矽,幾乎相當於“吃石頭”,可見其消化系統的强大。
-來自海龜科的赤蠵龜(又稱紅海龜)和綠海龜之外,還有西龜屬的赤蠵龜,它們頭部粗大,甲殼呈紅褐色,一眼可辨。
- 海龜科栗龜屬下有兩種體型最小的——莉龜與肯氏龜,它們雖然個頭小,卻個個身懷傳奇。
-最後是平貝龜屬的平貝龜,其甲殼平坦,從外形即可辨識。 它是唯一因數據不足而暫未列為瀕危的海龜,其餘六種均面臨不同程度的威脅:棱皮龜、綠海龜和赤蠵龜為瀕危; 玳瑁和肯氏龜則處於極危狀態。
認識完七大海龜後,我們前往澳大利亞東北的大堡礁,探訪一場壯觀的“海龜大會”。
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其北端有一座小島——雷恩島。 2020年,一段航拍視頻揭示了驚人一幕:數以萬計的海龜密集浮出水面。 為了估算數量,研究人員為2000只海龜刷上白漆,讓它們與未刷漆的同伴充分混合後,借助白漆海龜的比例推算總量,結果竟達64000只! 這些海龜為何齊聚雷恩島? 原來,它們都是在那裡出生,數十年後再次回到故地交配產卵——這場年度“歸巢盛宴”便是它們的傳統。
然而,這一習俗對雌龜而言卻充滿風險。 如何識別雌雄? 最直觀的是尾巴:雄龜的尾巴長且粗,超過後肢長度,泄殖孔開口距離尾端較遠; 雌龜的尾巴則藏在甲殼底下,顯得短小。 此外,雌龜腹甲微微隆起,而雄龜凹陷,以便在交配時雄龜能緊貼雌龜背甲。 交配過程中,雌龜不僅要承載兩三百公斤的雄伴攀附,還要一邊游泳一邊“務正業”,極耗體力。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時多達五六只雄龜爭先恐後,纏鬥不休,甚至會在雌龜背上疊羅漢,令後者在水中苦不堪言。 有時,整個交配過程永續12小時之久,直到雌龜力竭,才將單身漢們“請”回大海。
上岸產卵亦非輕鬆事。 海龜需在潮間帶以上、沙質鬆軟且避免潮水侵襲的乾燥地帶挖坑產卵。 夜幕降臨後,數萬只海龜湧上岸,歷經跋涉、覓地、前挖後挖,才能產下幾十至上百枚桌球大小的蛋,隨後覆沙而去。 繁複過程雖艱辛,卻能讓幼龜免受捕食與曬傷之苦。
20世紀90年代中期,雷恩島沙灘因地形崎嶇,多處小斷崖,導致每年約2000只雌龜因墜落而無法返回大海,成了“海龜墓地”。 潮間帶頻變又使不少巢穴被淹,幼龜孵化率驟降。 為扭轉局面,自2011年起,政府與環保組織聯手引入重型機械,重新塑造沙灘——平整地形、拓寬潮間帶以上沙域、加厚沙層,並在斷崖處設定護欄。 精准施策,讓雷恩島重回海龜樂園。
那麼,為什麼海龜一定要回到出生的沙灘? 因為登入陌生海灘的風險極高:合適的產卵環境、能否安全返海、天敵與地形未知,都讓貿然登入變得不明智。 唯有故地經驗證明安全可靠,再加上早已“約定”的時間與地點,才能最大化繁殖成功率。
看似圓滿的歸巢,卻隱藏著另一道難題——性別失衡。 哺乳動物的性別由染色體决定,而許多爬行動物卻在胚胎期由溫度决定。 海龜卵在第20–40天的孵化期內,沙溫若高於31°C,胚胎全為雌性; 若低於28°C,則全為雄性。 這種溫敏機制與基因KDM6B密切相關。
全球變暖的隱憂在於,過高的沙溫或導致雌性過剩,雄性短缺。 由於幼龜外觀難以分辨性別,科學家難以統計雌雄比例。 2008年,NOVA海洋生物學家Michael Jensen博士通過基因測序與年齡分析,驚人地發現,雷恩島成年群體中,99%以上均為雌性! 未來,若新雄性比例不足,繁殖將面臨嚴重性別失衡。
在2021年,陽光海岸大學的Caitlin Smith博士提出了可行方案:在性別决定期以海水定向冷卻卵室七天,即可生成足够雄性。 該方法因成本與效果兼優,被認為是現時最具性價比的解决之道。
海龜的世界遠不止這些。 若想深入瞭解更多傳奇故事,敬請鎖定下周晚九點,我們將帶您繼續探索這群神秘訪客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