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原來變性能這麼機靈! 海洋自由切換性別的頂級大師


咱們都知道,有些動物天生就是雌雄同體,既能當“爹”又能當“媽”。 比如某些扁蟲,交配時雙方像進行擊劍決鬥,幾個小時後,率先將精子輸送出去的“勝者”就當爹,被刺中的那方就成了媽——奇葩至極! 可海洋世界的性別魔術師們玩得更誇張:它們不僅能在雌雄之間來回切換,還各自演繹出一套完美的生殖策略。 今天,就帶大家認識幾比特海洋中的變性大師。

原來變性能這麼機靈! 海洋自由切換性別的頂級大師

扁蟲:雌雄同體的劍鬥大師

某些扁蟲擁有一對完整的生殖器,在交配時互相“決鬥”,直到一方將“劍”成功刺入對方,完成精子傳遞後,才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劍術比拼”。 這種交配管道既好看又殘酷,卻也是自然界千奇百怪生殖策略的入門案例。


龍頭魚:“人臉”魚與阿拉卡瓦老先生的奇緣

日本千葉縣的荒川先生,與一條名叫“尤裡”的魚結下三十多年友誼。 這條“尤裡”絕非普通魚兒:它腦袋頂著一個碩大額頭,長相宛如南極仙翁,連下巴和嘴唇都异常肥厚,怎麼看都不像魚,更像一張“魚臉+人臉”合體。 這種魚的中文名叫黃金禿鹅龍頭魚(以下簡稱“龍頭魚”),英文名字Asian sheephead wrasse,日語又稱“口不魚”(流鯛)。

荒川先生初見時,常覺得它像極了某個人,卻怎麼也想不起是誰。 後來他發現,“尤裡”嘴部受傷,幾乎餓死,多虧他每天喂螃蟹,才讓它恢復健康。 此後,每次潜水到附近岩礁,只要敲幾下石頭,“尤裡”就遊過來與他親密互動,讓荒川先生堅信它“通人性、有感情”。

雖然看上去智慧過人,但龍頭魚額頭裏裝的並不是大腦,而是一團脂肪; 這脂肪雖不能提升智商,卻讓它富含美味油脂,成為高檔刺身食材。 食性方面,它是兇猛的肉食者:口中長有幾顆尖銳大牙,專啃貝類外殼; 咽喉處還有“咽喉齒”,負責將殼與肉一起磨碎再吞下,豪放程度堪比鯊魚。

龍頭魚分佈於東亞沿岸,體長可超一米、重達十五公斤,是垂釣者和潜水愛好者的寵兒。 2009年法國紀錄片《海洋》曾報導一條名為“變慶”的龍頭魚,它自1992年起在日本左渡島北小浦潜點出沒,被潜水者奉為藝員。 變慶於2013年去世後,當地便將所有雄性龍頭魚統一稱作“變慶”,以示紀念。


性別切換的秘密:先雌後雄的智慧策略

令人好奇的是,龍頭魚全都先以雌性出生,直到體長約50釐米時才會變成雄性。 更神奇的是,它在幼魚、成魚(雌性)和成年雄性三個階段長相迥異:幼魚時全身橙黃相間,側身帶白色條紋; 成年雌魚轉為深褐色; 而雄魚則巨大肥膩,脂肪額頭顯得格外“霸氣”。

為什麼不一出生就分雄雌? 這背後隱藏著它們巧妙的繁殖策略:雄魚會佔據一片礁石領地,召喚雌魚作為“後宮”,其他雄魚若想搶奪配偶,必須一决高下——就像象海豹的後宮之爭,弱小雄性往往終身無緣交配。 龍頭魚則選擇“先當雌性入宮,保底繁衍基因”,待長大後再“變身雄性”挑戰首領:贏了就坐擁後宮,輸了也已留下後代,不枉此生。 如此既保證了所有個體都有機會,又讓勝利者基因歷經“戰鬥篩選”,真正實現“優勝劣汰,人人有份”。


小丑魚:按下“性別按鈕”的和諧共生

如果說龍頭魚偏激,那小丑魚(海葵魚)就溫和多了。 它們與海葵共生,獲得海葵保護之餘,也幫助清理寄生蟲。 一個海葵下的小丑魚群中,只有一條雌魚——它們全以雄性出生,體型最大的那條會變為雌性,成為“大姐大”; 所有雄性中體型最大的那條,則充當唯一有繁殖能力的“准王子”。

當大姐大不幸去世,“王子”便變身雌性繼位,體型次大的雄魚迅速性成熟接棒,繼續維護群體繁衍,而其他雄魚則安份當“備胎”。 這種“先雄後雌”、一雌多雄的穩健策略,避免了龍頭魚式的血雨腥風,卻犧牲了大多數雄性的繁衍機會。


鷹魚:分家建國的師傅

廣島大學門田利教授團隊2011年發表研究:一種名叫“鷹金翁的鷹魚”也是先出生全為雌性,加入首領雄魚的後宮。 但當後宮規模過大、首領力不從心時,體型最大的雌魚會悄然變為雄性,帶走一半後宮“分家另立門戶”,而原首領對此並不反對。 若日後因捕食或捕撈引起後宮人數不足,新晋雄魚還會“搶奪”他人後宮。 機關算盡? 並不——當它搶不過對方,竟會立刻切換回雌性,重新加入對方後宮,如此自由切換,無所不用其極,充分發揮了變性的最大優勢。


蝦虎魚:一夫一妻的“即興劇”

2019年,墨西哥生物學家巴拉特教授對一種蝦虎魚(學名Lizppennous porjelus)的實驗更堪稱經典:他將兩條雄魚關在一起,十一天后,較小者竟變為雌性,雙雙配對產卵; 將兩條雌魚同養,則過十二天,體型較大的那條成功變為雄性,同樣完成“情侶大事”。 在蝦虎魚面前,“性別”從來都不是問題。


變性的成本與收穫

不過,變性絕非易事。 除非基因中已有預設,真正切換時還要消耗大量能量和時間,必須“收益大於成本”才會動手脚。 扁蟲的“劍術對決”、龍頭魚的“先雌後雄”、小丑魚的“先雄後雌”、鷹魚的“分家建國”,以及蝦虎魚的“一夫一妻”——它們共同驗證了一條大道理:當回報足够豐厚,生命就會想出各種機靈的變性解決方案。 最後那句話依然適用——生命,總會自己找到出路。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