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一團泥漿的紅火蟻,竟是全球百大入侵物種中赫赫有名的“霸主”。 與非洲大蝸牛、雪兔、野豬、赤狐、黃蜂等生存高手相比,它毫不遜色; 名字裏就直白地宣告——入侵·紅火·蟻,一聽便知它們的本事。

這位“無敵之蟻”學名Solenopsis invicta,拉丁文正是“無敵”的意思。 它們掌握著獨一無二的“火辣”絕技,對付同類競爭者和其他獵物都占盡優勢。 强大的適應力讓它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安營紮寨,所到之處“逮什麼吃什麼”,從未出現水土不服的窘境。
以美國為例,從第一隻紅火蟻在亞特蘭大港落脚,到如今僅九十年間,它們的活動範圍已經擴展至14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十萬頭藍鯨的總重量,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80億美元! 可怕的數據背後,更有血淋淋的真實:美國每年約有1400萬人次因火蟻螫咬受到傷害,不乏住院乃至死亡案例。 若你所在地區已被染紅,去公園遛娃、郊外野餐都要格外小心,因為這群小小凶徒稍不留神就能圍攻成灾。
更糟糕的是,自2000年起,紅火蟻已席捲東亞,正在加速擴散。 瞭解它們的習性與防治要點,對每一個人都十分必要。
——名字由來與分類地位
入侵·紅火蟻的“紅”源於它們油亮的棕褐色外殼泛著一絲紅暈; “火蟻”則指它們如蜜蜂般能“蜇人”——背部的毒刺會灌入劇烈灼痛的毒液。 生物學上,它們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火蟻屬,* S. invicta*是其中約二十餘種能大規模蜇人的代表,也是最響噹噹的“火蟻”代名詞。
——如何識別紅火蟻
- 蟻丘特徵:紅火蟻的巢穴常堆出10–50釐米高的土丘,普通蟻丘則鮮少如此;
- 枝杆試探:往土丘中插根小樹枝,若迅速湧出成群火蟻並發起攻擊,幾無疑問;
- 螫咬表現:被咬後,火蟻會緊咬不放,反復刺螫注入毒液,引發紅腫、水泡和灼燒般的劇痛,如同蜜蜂蜇傷,嚴重者需住院治療,過敏體質甚至可能休克、危及生命。
——生態與經濟雙重破壞
紅火蟻對原生昆蟲、蜘蛛、蚯蚓等無脊椎動物構成嚴重威脅; 它們還掘洞損傷植物根系、啃食種子和幼苗,令農田減產、年損失數十億美元。 更離譜的是,它們愛鑽入電力箱——觸電時分泌召喚同伴的信息素,越電越聚,屢屢引發短路故障。 據德州統計,夏季每三起公共設施電器故障,就有一起是紅火蟻惹的禍。
——空中婚禮與水上“筏”生存術
每逢雨後是紅火蟻婚飛季節,上萬只有翅雄、雌蟻集體“昏飛”交配,斷翼後飛行數米至數公里,單獨或群體在地下建巢。 約四個月後,新群便生產新一代飛蟻,繼續擴散。
面對南美潘塔納爾濕地的洪水,紅火蟻自創“蟻筏”自救術:工蟻腿挽腿抱成團,幼蟲置於底部——纖毛捕捉氣泡為筏體增浮力,整體疏水性又讓空氣層更穩定,能在水面漂浮數周,等洪退後登陸新地盤。
——“斬首蠅”與“瘋狂螞蟻”:天敵與勁敵齊上陣
為了生物防治,美國引入了專門寄生紅火蟻的斬首蠅(Phoridae)。 雌蠅在紅火蟻體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吞噬蟻體、溶解腦顱,成蠅脫殼而出——專一且高效,每年約300萬只斬首蠅被投放災區,斬斷紅火蟻的入侵生命線。
然而,德州近年來又發生新狀況:另一入侵螞蟻——瘋狂螞蟻(又稱賀風蟻)悄然崛起,能耐受火蟻毒液並分泌中和物質,一經接觸便全面壓制火蟻,甚至讓許多德州人懷念起疼痛可控、不輕易亂跑的紅火蟻。 瘋狂螞蟻雖對紅火蟻是“天敵”,但它們同樣破壞生態、引發電器故障、農田損失,更難以用毒餌消滅。 所幸其擴散速度僅約每年200米,但一旦搭乘人類交通工具遠行,後果同樣堪憂。
從南美潘塔納爾到全球火線,從毒刺獵殺到空中婚禮,從洪水筏逃到生物圍剿,紅火蟻的傳奇依舊在上演。 瞭解它們,才有機會在這場無形戰爭中守住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