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北極圈驚現17個神秘巨洞:地球的“響屁”與遠古病毒危機

近六年來,西伯利亞平原上陸續冒出了17個宛如深淵的巨洞,引發人們對地球內部秘密的無限遐想。 到底是天然奇觀,還是潜藏著更可怕的真相?

北極圈驚現17個神秘巨洞:地球的“響屁”與遠古病毒危機

從首個巨洞說起

2014年,一比特俄羅斯飛行員在駕駛直升機飛躍亞馬爾半島時,意外發現了一處深不見底的大坑。 亞馬爾半島位於西伯利亞西北部的北極圈內,以野生及圈養的馴鹿聞名,更因2007年出土的四萬年前猛獁象“柳巴”而聲名遠播。 得益於常年嚴寒,這頭僅存月齡的幼象保存完好,眼睛、內臟俱全,胃中還保留著母奶的痕迹。

當飛行員初以為那是個隕石坑,卻發現坑口規則、深度極大,遠超隕石撞擊所能造成的淺窪。 這種突然出現在蒼茫平原的“洞穴”無疑令人費解。


連環奇觀:洞穴數量激增

首個洞出現後,類似現象在未來幾年不斷重演。 截至2020年7月,已探明共17處,不少分佈在亞馬爾半島,直徑多在數十米、形狀規整。 自然成因何在? 為何古圖中不見,近年卻一窩蜂般冒出? 民間流言紛紜:有人敬畏地稱它們是“地獄入口”,也有人幻想它們通向地下蜥蜴人世界,甚至猜測是外星人在地球的秘密基地。


科學揭秘:地下甲烷“爆發”

俄羅斯地質學家葉夫根尼·楚威林博士自2014年起,便致力研究這些巨洞。 他在洞口採集堆積物和周圍岩屑,初步斷定——它們是地下氣體“爆炸”形成的。

每個洞底通常凝聚一個小水坑,水樣分析顯示甲烷含量异常高。 恰在此區往北約30公里處,即有大型油氣田,可見地下瓦斯資源十分豐富。 隨著氣體壓力持續累積,一旦突破地表,瞬間向外噴發,便在地面“打了一個響屁”——即這類巨洞。

2017年6月的又一次噴發現象,印證了該理論:從噴發點往南30公里的村莊,村民聽到如同雷鳴般的爆炸聲,見到高達四五米的火舌與濃煙,持續燃燒近一個半小時,被媒體冠以“地獄之坑”的稱號。


地球的“響屁”與氣候變暖

其實,地球自遠古以來便不斷排氣。 自上世紀60年代起,西伯利亞油氣勘探便發現地下可燃氣體持續洩露,只是以往大多是緩慢釋放,不至於形成劇烈炸裂。 正如老話所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當氣體積聚過快、難以緩釋,就只能通過爆發性的管道“釋放”——這正是西伯利亞巨洞的形成機理。

衛星監測也顯示,地面若出現微弱隆起,就可能在兩三年後爆發形成巨洞。

而造成甲烷急速積累的主因,正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永久凍土融化。 北極圈的變暖速度約為全球平均的三倍,解凍的凍土釋放出原本被冰封的海量甲烷,進一步強化溫室效應,形成惡性正回饋。


遠古屍骸與“再活”病原體

永久凍土猶如天然冷庫,將無數動植物遺骸和微生物菌株“封存”數萬乃至數百萬年。 隨著凍土融化,原本無法分解的機體殘骸重新暴露,微生物開始“復工”,再次分解有機物並產生更多甲烷。

更值得警惕的是,各種古老病原體也被解凍釋放:

  • 2016年,亞馬爾半島一村因炭疽杆菌復活引發炭疽病,致一名男孩死亡,約2000餘頭馴鹿感染。 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數十萬頭患病馴鹿埋葬於凍土中,淺埋致菌體得以保存。
    -科學家在阿拉斯加永久凍土中檢測到1918年H1N1流感病毒RNA片段;
  • 2005年,美國研究者從阿拉斯加凍土中復活了一株冰封3.2萬年的病毒;
  • 2014年,法國團隊在西伯利亞發現一株休眠3萬年的巨型病毒;
  • 2007年,美國彼得教授在南極冰川中發現可啟動的8百萬年古病毒。

由於全球冰川與凍土面積浩瀚,未知病原體的數量難以估算,一旦解凍並恢復活性,後果難以預測。


人類的兩條生存之路

面對潜藏的遠古病毒與加劇的氣候危機,人類只能:

  1. 減緩變暖速度:嚴格控制碳排放,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延緩凍土消融;
  2. 科技攻關未雨綢繆:加速疫苗、抗生素等防疫技術研發,構建生物安全防線。

同時,尋找“後路”如火星殖民亦在討論中,但火星兩極同樣可能封存未知病毒——潘朵拉魔盒未必只藏於地球。


結語:警惕大自然的“迴響”

從西伯利亞巨洞到永久凍土中復活的病原體,地球仿佛在用“響屁”向人類發出警告:氣候變暖、生態失衡的後果,不可小覷。 攜手應對,方能躲過這場“遠古病毒風暴”,讓地球繼續成為我們安全的家園。

贊(0)

評論 搶沙發

摩文特

精彩的事、有趣的事